26岁的我昨天面试了一位35岁的文案策划。
昨天我面试了一位35岁的文案策划,是的,对方84年的,比我大了9岁,暂且叫她谈姐吧。
谈姐不是我约来的,是人事部同事招来的。听说她们在某招聘平台上聊的还不错,同事还看了她的简历,过了一遍她的作品,基本符合面试要求,就给约来了。
谈姐之前工科出身,做过文员,做过保险,开过小店,后来有了孩子停摆了一段时间;后来自己上了网课,试着做了文案策划;3年间已经换了4家公司,没有一家能够待到1年以上。
说到这儿,大家也就知道了结果,谈姐并没有获得我们公司这个月薪12K的基础文案策划岗位的offer。
谈姐来面试时可能并不在状态。我和她聊关于文案策划擅长写作方向时,她的回答含糊其辞,并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方向,只是说什么都可以写一些;回答问题时总是时不时看一下手机,我心想可能发生了什么紧急的事情需要她操心吧,并示意她如果需要可以先去打个电话,她这才将手机放包里。
谈到她写过哪些自己比较满意的文案作品时,拿出了2篇风格、内容十分相似的文章,一篇写书店、一篇写咖啡厅;但真正意义上来讲,这并不算文案,只能是个人抒情小短文,非常注重“自我感觉”的表达,全篇没看到书店、咖啡厅的相关描述。
送她走后,我想了很多,却不知道该表达点什么。
35岁,这个年龄,还拿着一张和毕业大学生差不多的“白版简历”来应聘基础工作岗位,这样的勇气让我佩服至极,起码我觉得我做不出来。
35岁,做文案策划,其实并非没有先例,不过就是时间精力投入多少的问题。文案策划界的“老祖宗”,很多广告人心中的神【大卫奥格威】老爷爷,也是从36岁才投身文案策划,开启广告事业的征程。我面试的这位谈姐,从目前来看,并没有和老爷子一样的决心和毅力,她只是单纯的认为,这是一件简单的事儿,随手写写就可以养家糊口,给孩子攒下一点奶粉钱。
其实我纠结的不是年龄,而是一个人迅速成长的“窗口期”。从大学毕业到成家立业,每个人的“成长窗口期”并没有多长。
一个女孩子,来自普通的独生子女家庭,一切发展顺利的话,她22岁毕业,30岁结婚(很多人会提前),那么她的窗口期就是8年。这8年时间,在我看来,真正用心的做点事情,好好专注于自身发展,甚至更重于谈几次走心的感情。
我并非“盲目女权主义者”,但我认同女性思想独立、经济独立的观点。这背后反映的是女生独立的人格,女性不必因为担心自己某一天失去了任何人,就像失去了一切,甚至觉得天都塌了。
不论你的选择是什么,深入下去,多去看看你所在的这个行业的书籍,关注行业人物的言论,一点点吸收成为自己的经验、感悟总结,通过自己的方式转化成为自己的影响力,并不断靠这门“手艺”为自己谋的安身立命之本。
你可以是微商,也可以是公务员,也可以是某一行业的普普通通岗位从业者,具体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真正投入进去多少。在日本,即便是扫地、冲马桶这样的普通工作,都可以做出影响世界的标准。
每个人的窗口期都是有限的,每个人的学习、成长时间也都是相同的;在机会没来临之前,努力的夯实自己的能力,机会一旦来临,就紧紧抓住,大富大贵不敢说,但起码我可以保证的是:你不必在35岁将被选择权交给一个比自己小将近10岁的人。
我是小勋,一个喜欢思考的文案策划;如果感兴趣,可以加我微信exiaoxun2118;添加请备注【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