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福南杀人事件的始末观后感

2017-12-23  本文已影响0人  愫_17f4

从恐怖片堆里看到了这部电影的推荐,那就来聊聊观后感。

优秀的电影在镜头衔接与切换,配乐,前后呼应,人物对比,转折,镜头描述等方面做的是很细致的。就拿这部电影来说,初看开头部分无关紧要,看完发现有那么点联系,这就需要倒回头重新看,由此也觉得一部好看的电影最少最少也要看两遍,因为第一遍是简介。

整部电影以福南与海媛的“友情”为主线,福南的情感变化围绕着这条主线逐步“扭曲”,这里的扭曲非贬义,更纯粹的来讲是福南情感的释放,似乎可以在脑海中形成一张图:一条直线穿过起伏不定的曲线。

整部电影可以被切割成三段:城市海媛、岛上福南、离岛后的福南与海媛

一、对于海媛

海媛是典型的城市女性:冷漠、忙碌、独立、干净。去无岛找童年玩伴福南也是无奈之举,福南写的信被海媛无情的扔进垃圾桶,卑微的电话被中途挂断,后续可以得知福南打一次电话多么不容易。海媛在整部电影里面的角色就像她冷色点的肤色,无论是踏进无岛后的高冷,还是在福南表达亲切与热情后的无动于衷,以及最后看到福南复仇后惊恐的逃脱,甚至是儿时回忆里旁观福南被性侵的懦弱等等,她不仅是冷漠城市的产物,更重要的是她骨子里对感情的戏谑吧。童年时他对福南不以为意的亲吻和承诺,在她离开岛时已石沉大海,而福南却捧着这份爱情,无限制的包容与保护着海媛。人宁可喜欢冷不丁的假惺惺的嘘寒问暖,也不愿尊重别人真切的热情,常常真心得到的是怜悯与不屑。结局出乎意料也想象之中,福南居然死在了海媛的断笛下。最后海媛握住福南的双手。

她醒悟了吗?没。她有人性吗?有。我认为最后海媛回头去警局指出她目击的另一桩案件的凶手,大部分是因为她深刻的理解到了复仇者的恐怖吧。

“如果不想死,那就要活着啊。”

二、对于福南和老人

电影的开头镜头切换部分做得很妙,很多电影也采用这种手法。前一幕是小时候的福南自卑的埋头与膝盖间,后一幕是长开了的福南抬头远望海媛到来的船只。

福南对于海媛

在海媛面前,福南像个小姑娘,见面时不停地确认“是海媛吗?”

相处时看着木板上的刻字,冰凉的泉水,“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吗?”

夕阳落山后,福南触摸海媛光滑的后背与乳房,柔弱与珍惜的眼神,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友情了。得到的回复是“你吓着我了”

海媛来岛拜访时,福南撇开其他妇人脏兮兮的手。

笨拙的模仿海媛的瑜伽动作,回去收衣服时一蹦一跳的小步伐等等,太多细节。

其中最打动我的是福南在海媛睡觉时的保护,一共有三处。①来访第一天,海媛累到在门口睡去,福南轻轻的为她垫上了枕头,坐在门口静静的端详海媛的侧脸②海媛被福南丈夫的弟弟下药昏睡后的保护。③福南想要杀死海媛,却等她从昏迷中醒来的保护。

总结来说,福南对海媛的爱从卑微到觉醒,最后归于卑微。福南活在过去,也死在了过去。十五年的感情寄托在她心里扎了根,也狠狠的捅死了她。

情感操控,最为致命。

福南对于丈夫

第一遍看完电影是紧握拳头和吞咽口水中结束的,我看到的是岛上所有人暴虐倾向。当丈夫打完福南,或者看到被蜜蜂蛰的福南时,他说“用大酱涂一涂就好了”,这让我想到莫言红高粱里面的泥土。后来我想,为什么这么一群人要守在这贫困的小岛,似乎有了一些解释。其次,人更喜欢欺压别人,更喜欢生活在以自己为中心的强权社会中,正如片中海媛所说的“首尔比这里更可怕,更累”。韩国的熔炉和素媛,都是发生在都市下的性虐。谁知呢,就算在人烟稀少的无岛上,也是同样的现象。只要形成了一个社群,一种关系。无论圈子大还是小,本质都一样。

同时我也看到了本片中强大的男权思想,福南的反问声短短一句“男人被砸,是不应该的,女人被砸就应该了?”是的,仅此一句。电影中大片大片的打骂片段冲击,还不够,性 这个话题由于更为保守,如果表现出来那就更加“不堪入目”了,比如影片中暴躁的性爱画面,福南扭曲的脸和睁大的双眼,福南女儿燕子因为渴望得到父亲的爱而涂上红色指甲油,甚至为了取悦父亲强烈的渴望自己早点拥有女性的曲线。

有一个镜头描述相当刺人,当海媛问燕子她的爸爸如何爱她时,燕子极度羞涩的腼腆,画面感太强。

我喜欢爸爸,为了得到爸爸的爱。”

先前的熔炉和素媛中的受害者是行为受害,这部电影给我们看到了思想受害。可不是?社会在进步!电影源于现实。最近在微博上也看到很多人强烈指责一位漫画家的一部关于兔子大叔和小萝莉的爱情故事的作品,还有上万人请求撤出大都会博物馆里Balthus的一副画——小女孩扎头发时翘着腿不小心露出了裙子里的衬裤。

变态多了,好人越来越敏感了。

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当然这部电影里的女权也隐含其中,片中有一个不停吃草的“痴呆老人”,通过开船人的片言只语,我猜测这位老人也是岛上五个老妇女的性工具。这个老人很多情况下漠视着这座岛上发生的一切,在面对妇人时,他的手在颤抖,福南反杀妇人时,旁观的他也在抖,当男人们返回无岛,询问岛上是否出事时,老人象征性的点头,是为了帮助福南更加顺利的报复。

说到福南的反杀,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前后的一大转折场景。本片大部分的背景音乐出现在福南与海媛相处的时候,安静平和。而在本片的正中间:第60分钟时,随着福南一铲一铲急速地挖土豆,动作像夏天烈日后的暴雨,大滴大滴逼近地面,不带一点犹豫,迅猛决绝,背景音乐咚咚作响,一声声沉闷的咚,咚,像闷雷,后面休息的妇女唱着岁月的老歌,此时镜头下移,背光仰视福南整个人,福南的剪影占据了整个屏幕,她不再弱小,她望着刺眼的太阳,同时,摄影角度变成福南的视角,太阳由最开始的白亮慢慢褪去光芒,开始变得阴沉,角度再次切换,我们看到不停变化的福南的脸和不变的太阳。此时,所谓的希望应该是破灭了吧。福南走向阴凉处,大口大口的饮水,如壮士杀人前喝酒壮胆般,吐出一句话“直视了一会刺眼的太阳,他对我说话了”。妇女大笑,福南操刀,反杀开始。

人太多是会生病的。”福南释放了,生病的老头旁观。

岛上人由一开始的平静发展到后来的恐惧,福南由一开始的痛苦发展到后续的暴虐,无论是横向对比,还是纵向对比,我们都能看到一些关于丑恶人性的部分。

人呢,倒是面对极端行为时开始害怕了,害怕施暴者。但想反,慢性欺压倒会磨平一个人的恐惧,对自己的恐惧,对被欺压者的恐惧

就像影片中的妇女,在欺压的同时不停的安慰自己,我们当初收留了这乱伦的女人,我们已经很善良了啊。人暴虐起来是无视别人的恐惧的,更别说自己内心的恐惧了,因为情感替代。自身强烈的情感也会欺压弱小的情感,更何况人总是为自己“清白”。

这部电影如果纯粹是表达消极人性,那么也没有太多看头。电影里面还是出现了少数人性亮点的地方的。

先说福南的丈夫,一共有三处亮点。第一,当福南把碗放在地上吃饭时,他把盘子推开,让她在桌子上吃。第二,当辱骂完被蜂蛰后的福南时,他把大酱端到福南的面前,告诉他涂一点这个就好了。第三,当最后福南想要杀死他时,他谴责福南从没有爱过他。

其次是福南的姑姑老妇人,有两处亮点。第一,福南挖土豆时,老妇人对其他妇人解释干活就能避免胡思乱想,她当年也是这样,可以想到她也曾失去过自己的孩子。第二,福南步步紧逼姑姑时,姑姑说她15岁嫁到小岛上,苦了50年。

最后是开船的大爷,在最后福南走出小岛踏上陆地时,大爷给了福南一些钱让她买些吃的。

影片虽然大部分在控诉人的冷漠,也有许多温情的地方,也正是这些温情与冷漠的穿插结合,才更加刺激观众的心脏。

随后还想到了海上钢琴师。

All that city. You just couldn't see the end to it. The end? Please? You please just show me where it ends? It was all very fine on that gangway. And I was grand too, in my overcoat. I cut quite a figure. And I was getting off. Guaranteed. There was no problem. It wasn't what I saw that stopped me, Max. It was what I didn't see. You understand that? What I didn't see. In all that sprawling city there was everything except an end. There was no end. What I did not see was where the whole thing came to an end. The end of the world..

陆地上有什么,还是一群豺狼虎豹。

不想死,就活着。

对于福南与海媛的“友情”

“你就是妈妈的朋友啊”

“叫我阿姨”。

故事以吹笛子开头,以笛子断裂为结局,断裂的笛子插进了福南的喉咙,福南对海媛的保护与爱总是那么用力那么坚决,最后因为自己的犹豫被海媛杀死。而结局,海媛居然活了下来,她想必比死更痛苦吧,因为她也无法再做一个冷漠的人了,因为冷漠后,报复者也是很凶狠的。就这么活着。

影片的最后海媛捡起垃圾桶里福南之前的信,一封封读。

“海媛,我好想你”

最后海媛全身湿漉漉的躺在单人公寓的地板上,画面再次完美衔接,海媛身体的曲线与无岛完美的重合在了一起。

演员的演技很不错,尤其是福南的眼神变换真的是太真,这个角色太复杂,她不像海媛从头到尾都是一种人物形象,她要变换,大起大落。这个角色演的无法形容的好!所有演员的冷漠也很到位,不是刻薄的冷漠,就是最为普通的本身的冷漠,很真。还有本片对于各种角色恐惧的展示,也是一大亮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