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洪:点燃孩子的求知欲

2023-05-19  本文已影响0人  鸿蒙小筑

点燃孩子的求知欲,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他们才能勇敢、自信地去探索世界,完成自己生命的课题,绽放生命的精彩。

1. 成长阶段划分和父母养育重点

0-3岁启蒙阶段:陪伴,拥抱,抚摸,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全心全意的爱,足够的安全感

4-6岁好奇心阶段:耐心的解答,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7-9岁探索阶段:放下焦虑与高期待,鼓励孩子勇于尝试、积极探索、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10-12岁成长阶段:理解和放手,培养独立性、主动性

13-18岁青春期阶段:沟通与交流,接纳与尊重

2.求知欲的重要性

经常有家长咨询我:

我家娃好像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在学校浑浑噩噩,回家做作业敷衍了事。想支持他发展一两个爱好吧,他却说:没意思,不想学。

我家孩子软的硬的都尝试过了,可孩子永远都是那副不疼不痒的样子,真让我火冒三丈。

我家孩子对待生活懒散麻木,没有求知欲,没有好奇心,任何来自外界的批评和表扬都无法触动他们分毫。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说过:

“如果你想让人们造一艘船,不是雇人去收集木头,不要发号施令,也不要分配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去往海洋的渴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6岁之前会有40万个为什么,6-12岁是孩子的天文敏感期,他们开始充满好奇,提出各种天马行空的问题。而父母如何回答孩子的提问,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3.  如何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一是教会孩子提问。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拉比,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回忆起母亲对自己的教育:

每天放学后,别的家长会问孩子在学校学到了什么,而他的母亲只会问:“你今天有提出一个好问题么?”

正是这个举动,让拉比养成了不断提问的好习惯。

爱因斯坦曾说:“我没什么特别的天赋,就是有一颗狂热的好奇心。”

鼓励孩子提问,就是激发孩子内在活力求知欲的第一步。

二是允许孩子探索。

我闺女从小就对电器等感兴趣,2岁就把我们家录像播放机里面塞满了卫生纸。特别愿意做手工,做拼图,搭积木,长大后做乐高,拼装家具,做各种小发明创造,高中期间就有实用发明专利,初中起在物理、生物、历史写作、英语竞赛中获奖。

进入大学后,学习人工智能,在无人机群智能控制,汽车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领域有研究,在世界级刊物上发表有影响力的论文。

一路走来,在好奇心驱使下家里的玩具、电器等都有被破坏的,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批评过她。而是特意为她找来一些旧的、坏的电器,让她继续拆,和她一起拆卸。还为她制作了很多玩具、工具,比如:玩具柜、玩具床、玩具锅碗瓢盆等各种物品,充分满足了她的好奇心。

要知道,不让孩子尝试,是教育中最大的谬误。

我们还曾陪5岁的她一起把蝌蚪养大成青蛙。

三是声音定律:及时回应孩子的问题。

没有回音,家就是绝境。

很多时候,重视孩子的问题,及时给予回应,就是对孩子好奇心、求知欲最好的保护。

当孩子发问时,父母永远不要对孩子说“等一等”,而是要马上响应。

父母的及时回应,不仅保护了孩子可贵的好奇心,也给予了孩子满满的安全感,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时刻被重视的、被爱着的。

举例:

回家后,孩子会一个劲儿地问问题:

“爸爸,太空里有外星人吗?”

“太阳会不会熄火?”

“黑洞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虽然这一连串的问题,会把我问懵,也会让我很烦。

但我都会第一时间调节好心情,立即回应孩子的问题。

4. 保护孩子好奇心的方式

一要认真地倾听孩子的问题。

当孩子问了我们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可我们却一时半会儿找不到答案时,可以对孩子说:

“孩子,你太厉害了,这个都有研究,爸爸一天不学习都追不上你了。”

这样一来,既肯定了孩子的探索精神,也给了父母寻找答案的时间。

二是邀请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

当孩子提出奇怪的问题时,父母是应该感到高兴的,这说明孩子正在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

对此,父母可以先如实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也不知道答案。”

随后,再邀请孩子一起去寻找、发现问题的答案。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是做孩子的“同班同学”。

最好的亲子关系,一定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就像原国家首批航天员吴杰建议的那样,父母可以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一起去研究那些新的知识。

毕竟,有一对成长型父母,就是孩子一生最大的财富。

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才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注:选自青岛蓝睛“和你在一起”栏目。收藏学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