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理解了“正确”吗?
每个人讲话做事,都是基于他自身的角度、认知体系、利益诉求而做的认为正确事。如果我们所做的决策判断是基于这样的逻辑出来,我们现在审视一下这个方式出来的结果真的对吗?自己对这个结果的认知全面了吗?其他人的立场是否会有不同的看法?自己确定清楚利益诉求了吗?
上述论证可以看出正确这个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求证过程,需要我们花费足够的注意力,征集不同人的建议,在升级完自己的认知体系后去求证,然后输出自己的结论。
既然正确这个事在求证过程是非常困难而答案千万的事实,可以延伸出三种场景:
1.你正确了,别人也正确了;
2.你正确了,别人错了;
3.你错了,别人正确了。
我们站在成长的角度:在第一种场景感受下,大家做的判断都是正确的,剩下的就是践行的质量或者是否有践行的差异了,就像是目标一致,有人走直线,有人走弯路了。
在第二种场景里,目标一致,但是两个人行走的方向完全相反,一个正向增长,一个负增长,前提时你认为是正确的,且践行了。这时还需要顾及别人不理解的眼光吗?还要为去说服别人而费劲口舌吗?
在第三种场景里,你是负增长的,别人是正增长的,纵使你每天很努力,但还是被人在不断的拉开距离?这时在重大决策面前还敢随意做决策吗?还敢不经常审视反思结果是否与决策逻辑相匹配吗?还敢停止增长吗?
读到这里,我们再来思考一下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做正确的判断是很困难的事,如果选择了第二种场景对我们又是极其利好的事,在平时生活中我们是否还要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呢?需要你坚定,但周围的人又持不同的意见时,是否还能坚持呢?
最后总结在生活中如何去践行正确这件事。正确的事可以理解为花费很多注意力在一个点上,在这个点上形成较全面的认知,从各个纬度深究这个点的运行规律,最终形成正确的趋势判断,从而站在未来的地方等待它发生,需要不断践行,运用元认知力不断反思,不断修正,中间会遇到很多人不理解,需要放弃很多人际关系安全感、风险试错的安全感,给这件事赋予价值,而不是苦哈哈的坚持,耐心等待回报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