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雨想法心理

逆向提高修养

2024-08-09  本文已影响0人  安洁儿自在

大家好,我是安洁儿自在,安心生活,过自在的人生。

恩恩怨怨的转变,其实大部分时候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人对生活的期望是万事顺遂,但是很多事情想做好,通常是要逆人性的。比如人性中有贪嗔痴慢疑,有惰性,有自我逃避,如果顺着它们,任由其越来越膨胀,就不利于自我修养的提升,也不利于把想做的事业做大做好。

就像太虚老道长打了一个比方,飞机要逆风飞,风筝也是逆着风才能飞起来,如果顺风而飞,就容易掉落。

所以,人每天遇到的人事物都可以成为一面让自己去觉察和反省镜子,尽管有时候会觉得处理关系挺难的,因为习惯了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事情,再学着切换角度和立场,去了解别人的想法,是需要逆着自己的习惯来的。

最近孩子背诵到《论语》中的一句话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主要说的还是反省自己是如何对待他人和如何要求自己的。

《论语》还说道:“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以及“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南怀瑾老先生在《论语别裁》上对此的解释是:人总怪人家不了解自己,而对于自己是不是了解别人这个问题,就不去考虑了。你为什么在心中怨恨?不要怕别人不了解你,最重要的是你是否了解别人。

一个人做一些事情的初衷,在别人的眼里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

有时人们对好与坏,是带着主观的评价的。通常,当别人做了对你有利的事情,你会觉得是好的,把它当成恩;当做了对你不利的事情,你就觉得是不好的,把它当成怨。但是实际上,可能那个所谓的不好,也不一定是真正客观意义上的不好,只是在你看来对你的利益是不好的而已。

恩恩怨怨的转变,其实大部分时候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如果把注意力放一些在了解别人身上,可能会觉得那些怨也不是怨,而是因为不够了解。

对此,古之圣贤告诉人们,要报恩长,抱怨短。恩欲报,怨欲忘。要记大德,忘小怨。

对别人帮助过自己的地方,善待过自己的地方,即使后来时过境迁,也要时常记在心里。或许在后面的相处中,有不愉快或者误会的地方,也不忘记对方曾经的好。

平时总是记得他人的好,记得他人的恩,就可能不会让关系轻易地被怨恨吞没。

人有时候记性可以很好,对别人做的对自己不好的事情,也许会耿耿于怀甚至记恨一辈子,有时候记性也可以很差,对别人做的好的部分,转瞬就忘。

倘若顺着人性中的贪和嗔,就会因彼此间一次的误解和不愉快,把其余的一切也都否认了。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有时候就在公与私之间失衡而发生摩擦。

在这个世界上,完全无私的人几乎很少,就算有,或许也未必会拥有完美的关系。

大多数的人是有一定的私心的,在正常范围内,这个私心可以让自己能先生存下来。

自然界里的动物也如此,比如像小鸟筑巢孵鸟宝宝,不论有多少风雨都要保护好自己的窝,就连屎壳郎也会用屎给它宝宝搭建一个温暖的家。

在私与公之间,一般是在自己的基本条件有了之后,也为别人想想。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想想自己,也想想别人。

人的很多修养,是在逆向思维里,慢慢培养起来的。知道人性里有小气,计较,敏感,目光短浅等弱点,慢慢地修整,让心胸变得宽广,德行变得深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