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所有令我们愤怒的事都有个解气的结局,该多好
早知道《安家》里有很多艺术和现实兼具的卖房案例。
买卖房子双方展现出来的欲望、难处、矛盾、纠结,非常真实。一不小心啊,就把我们代入戏内,代入人物本身。
一套二手房的交易流程十分复杂,材料的办理流程暂且不提,光是看房、沟通、买卖双方都点头,都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一套房子的价值动辄上百万,千万,在这样巨大的金额面前,人性那点平时藏着掖着的丑恶嘴脸最容易暴露无遗。
支线的冲突、矛盾最吸引我。同时也最令我愤怒和心酸。
首先我们总是从一开始就将自己代入弱者,善者的那一方。比如开包子铺的老严夫妇,在上海飘零多年,辛苦攒钱三百二十万,为儿子儿媳全款买下一套房子。
结果却被儿子儿媳扫地出门,重新回到包子铺,和蒸笼一起,在简陋的床上和衣而眠。被赶出家门的时候,儿子甚至没有为两位老人收拾行李,叫车送送。当着岳母的面,表面功夫都不肯做,忘本的形象刻画到极致。

他们推着一辆板车,载着自己的全部家当,卖力推着。丑儿丑媳丑亲家少不得受千夫所指。


回想当初在门店签合同,答应加上儿媳名字的桥段,就更令人不忿了。徐文昌这个角色,看得透,却也只能在人家家事面前“多两句嘴”。
全款的付款方式是老严夫妇对儿子全部的爱,儿子也欣然接受,却不履行对父母兼赠予人的赡养义务,道德上不齿,法律上其实也容忍不得。从法律上讲,老严夫妇其实可以撤销房子的赠予,因为受赠人对赠与人造成了严重伤害。
这条支线的结局是,老严夫妇在女主房似锦的帮助下租到了比之前更便宜的店铺。没有和儿子住在一起也许是更好的结局。经此一遭,他们想必也认清了儿子儿媳的真面目,倘若如愿住在一起,说不定会顺理成章地成为家里的“佣人”,享受不到晚年应有的照顾和天伦之乐吧。
如今房子也买了,操劳大半生也有了个结果,心里这块石头终于落下。自己生活,相依为伴,不为儿女所累,活得还能更轻松些。
虽然令我们愤怒的大反派没有正面写出有没有令我们解气的大结局,但主角出手相救了相当于表现了社会对卑鄙的唾弃和对因为善良而弱势者的照顾。也算是最大程度迎合了观众,也符合本剧人性化,讲良心的基本基调。
还有条支线,被欺负的好人同样也令我们感到心疼。江奶奶和宋爷爷的故事。
这是一对无比恩爱的夫妻。白发苍苍,步履阑珊之时还整日絮絮叨叨的挂念着对方。宋爷爷有绝症,江奶奶为了给他治病,想将住的老洋房给卖了。
但是她只拥有老洋房的第二层,一、三层是她两个姐姐的,现在是她两个外甥的。老洋房必须整栋出售,这次宋奶奶心急,其他两位房主好不容易松口同意卖房了,心里却打着算盘,想从中多捞一把。
两个年轻人联合起来,对两位老人步步紧逼。买主的付款方式成了交易的最后一关,但是这时宋爷爷撑不住进ICU了。他们无儿无女,就等着卖房子的钱救命。但是两个外甥在买主只同意付首付的情况下,不愿意将现款先给两位老人。僵持不下,宋爷爷去世了。
这是两位温柔,善良,因膝下无子把两个外甥亲生对待的老人。又是一个好人没有好报,反被坏人利用了自己的善良,把自己往死里整的故事。
结局呢,好令人解气,江奶奶在宋爷爷死后不久,也离世了。但是她并没有把房子留给自己的外甥们,而是捐给了国家。这栋老洋房,再也别想卖出去了。
坏人的如意算盘泡了汤,一分钱没捞着,江奶奶这步棋走得真好。只可惜,她只能陪宋爷爷在天堂相濡以沫了。
好人的报复,也是致命的,针对坏人的利己、自私,我将大义、无私包裹了你,自然是对你幻想的破灭,最好的利器。这可能是我们最解气的地方了吧。
坏人之所以为坏人,就是因为他们从不反思自己,不认为自己有错,不遵守这个社会的道德规范,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基于此,他们冲进了安家天下静宜门店,大闹一场。

但是,我们始终相信,主角是有光环的,是受到编剧庇佑的一类群体。他们被欺负了,会有解气的结局在最后等着反派。
但是电视剧来源于生活,生活却不是电视剧。生活中老严夫妇被赶出来后继续在包子铺以卖包子为生,然后在儿子儿媳需要带孩子照顾家庭的召唤下,巴巴的回去帮忙。直到死吧,一辈子都是操心的。
江奶奶和宋爷爷的故事不好说,捐给国家简直是神仙操作了。我想,这个年代不再是父母给孩子一辈子庇护的年代了,养育过后就应该适当放手了,否则反噬的不是社会,而是自己。
最后,如果不是所有令我们愤怒的事都有个解气的结局的话,那么希望大家都为自己多想一点吧,给自己多点打算,会哭的孩子有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