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文惠书屋简友广场

《论语》讲堂留影1

2023-07-18  本文已影响0人  饮酒扬波

2023-7-11第一讲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学而篇第一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语音整理
这三句话大家都很熟悉啊,论语这本书的开篇之作,但是我觉得好长时间呢,大家对这一段的理解可能受到这个。中学老师的影响,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老师就讲学习这个事儿啊,你要不断的去复习,然后说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儿,当时觉得老师说的对,学习嘛,就是要不断的复习,它就是个学习方法问题,但是等我当到老师以后,我面对我的学生的时候儿,再讲到这句话。我总是感觉到它是有问题的。
如果说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复习,这是记忆方法问题,如果非要说它是一种快乐,我觉得就有点儿勉为其难。因为我知道好多学生,在复习的时候,一遍儿又一遍儿的复习,那个过程是很痛苦的,这孔子错了吗?想想不是,是我们理解上的问题。
習,上面是个羽,下面是个白,看看甲骨文里边这个字,实际上就是一只小鸟在震动它的翅膀。它的含义就是小鸟通过不断的振动翅膀去练习飞翔这样的一个过程,这叫习。
那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看出,孔子他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是不断的复习,不是百无聊赖的复习,它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一种成就感。
比如说我们这个学习游泳,这个学了好几天,可能都感觉厌倦了,可能哪一天你下水以后,你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不再下沉了,能够游了。那我觉得这样肯定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和感受。
那到这儿,这个习,我们可以明确的说,它不是复习,它是通过练习而有所得,其中得到了一种成就感。这个叫习,恐怕它是一个过程啊,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成就,有所获得,从而他产生一种愉悦的感觉。
然后再说这个学,学而时习之,学什么内容。因为孔子他生活在这个春秋战国这个阶段,在这个交界时代而出现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流派层出不穷。那孔子所说的这个学。是所有东西都学吗?恐怕不是。
我觉得他这个学就是指的儒家所倡导的这个六艺,大家可以查一查六艺的内容,说法儿比较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孔子所号召的,所鼓励的这个学,而不是让你去炼丹,去修道,也不是让你去带兵去打仗,他说的是儒家的思想啊,让你去学。儒家的思想也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
学而时习之,这个时怎么理解,过去我们就是说时就是常常、经常、不断的,实际上这个时它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适时,合适的时间。
那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把这句话来完整的理解,就是学习这些儒家的思想的时候儿,在适当的时候儿去应用它。使自己有一种获得感,有一种成就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觉得这才是孔子说这句话的真实的含义,让自己的弟子学习自己的思想,在适当的时候运用它,使自己获得成就感,获得一种愉悦感。
好,我们来看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过去啊,语文课上老师经常讲啊,有这个。亲朋好友从远方来了,嗨,让我感到很高兴。
放到这个今天的社会实践中,可能你就高兴不起来了,昨天你大姑来了,你请她吃一顿。今天你二姨来了,你请她去撸串,明天小舅子来了,你再请他喝一顿啊,估计几天还行。如果天天这样,我想你是快乐不起来的。
因为这个朋他不是在隔壁,从远方来的,你需要安排他吃,你还要安排他住,你还要安排他玩。哼,花钱不说,你也会赔上去大量的这个时间,那从这里边我们可以猜测,孔子所说的这个朋不是亲朋好友。
我来看朋这个字,左边是个月,右边还是个月,左右两边都一样,说明这个朋应该是志同道合的。不是一般的亲朋好友,也不是什么狐朋狗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那在孔子看来,哪些人会和他志同道合?
这让我们很容易都想起来孔子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或者是那个后来张载所说的“为生民立命,为往事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话咋说了?这个网上应该有完整的叙述。
那回过头来再看这两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用了悦,一个用了乐,都是快乐的体验,那个乐更快乐,还是这个乐更快乐呢?
我们知道这个说就是同现在喜悦的这个悦,竖心旁加一个兑,我们知道这个兑在八卦里边是快乐,那旁边儿有个心,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而乐呢,在这个河南话里边啊,尤其是在这个洛阳一带叫洛(音),这个快乐呢,可能就更表层一些,所以在孔子看来,通过学习有所得,得到的这种快乐的体验恐怕就更深刻一点。而与这个志同好志同道合的朋友啊,相交友,相切磋。他实际上是比不上自己所悟所得。
而且呢,这两句不亦悦乎和不亦乐乎,那在孔子看来,这人就快乐应该很多的啊,快乐层次也是多方面的,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两种活动呢,都给他带来这种快乐的体验,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第三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才是这一章的一个重点。
过去我们都把它简单的理解为别人不了解自己,但是自己又不生气啊,这才是这个君子的所作所为。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个人。我们就知道孔子他说的意思是什么了。
我们今天把这个人,往往和民连到一块儿,人民银行等。人和民在现代它没区别,但是在古代是有区别的。民指的是老百姓,人呐,指的是贵族,就是做官儿的人。
那了解这个含义以后,我们就知道孔子的思想是啥了,你学了儒家思想,学会了六艺,想干啥呀?就是要去做官,那你要做官必须得到官僚贵族的支持,你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够学而时习之。
过去有句俗话啊,叫学成文武艺,售于帝王家啊,所以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他这个学习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啊,就是去从政,去做官,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孔子看来,你已经通过学而有所得了。但是呢,当时的政府,他又不了解你,他不让你做官,你的愿望你又实现不了,那怎么办?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这个概念在论语里边出现了很多次,往往都是和小人相对的,那今天我们说君子和小人,他带有明显的一种感情色彩。但是在当时那个时代,君子,谦谦君子,那实际上指的就是官僚贵族。那在孔子看来,你学得了东西,但是不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重用,你也别生气,叫君子待时而发,你要沉住气啊,你要练好内功啊,总有一天,你会有出头之日的。所以说,不亦君子乎?
回过头来再看这三句话,那孔子呢?从求学、从交友,从从政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对自己弟子的最基本的要求。

名人译文:

杨伯峻: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李零:这一章好像研究生入学,导师给他们训话,主要是讲学习的快乐。

第一乐是个人的快乐,你们来到我的门下,听我传道,按时复习,乐在其中。

第二乐是和同学在一起,你们不光自己学,还不断有人慕名而来,成为你们的同学,弦歌一堂,岂不快哉?

第三乐是师门以外,别人不了解,千万别生气,因为你学习的目标,是成为君子,学习是为自己学,别人不知道,照样是君子,你有君子的快乐,内心的快乐,不也很好吗?

辜鸿铭:孔子说:“不断地学习知识,并时常温习,把这些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实在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仰慕你,而从很远的地方来看望你,则是件更快乐的事。但是,一个人即使不能被人称道,却仍然不怨恨、不恼怒,而是泰然处之,不也是有德行的君子吗?”

“极简主义”的筷子书法 “子闻”的书法 学霸“余笙涵”的笔记 “纳纳”的书法 “铎罡”的书法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杨伯峻:“时”字在周秦时候若作副词用,等于《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的“以时”,“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的意思。王肃的《论语注》正是这样解释的。朱熹的《论语集注》把它解为“时常”,是用后代的词义解释古书。

习,一般人把习解为“温习”,但在古书中,它还有“实习”、“演习”的意义,如《礼记·射义》的“习礼乐”、“习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这一“习”字,更是演习的意思。孔子所讲的功课,一般都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结合。像礼(包括各种仪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这些,尤其非演习、实习不可。所以这“习”字以讲为实习为好。

有朋——古本有作“友朋”的。旧注说:“同门曰朋。”宋翔凤《朴学斋札记》说,这里的“朋”字即指“弟子”,就是《史记·孔子世家》的“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译文用“志同道合之人”即本此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