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太多,等不及
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太多人等不及,早早下了车。 ——题记成功路上不拥挤,太多人等不及
这句话是近期最喜欢的名句,也是思考最深的话题。
十月金秋收获之际,也是学习充电的好时机。本想好好学习充电结个大果,给2018年尾声画个完美的句号。
然而想象很丰满,再加上充满诱惑燃情的招生文字,猛的一头扎进付费学习的浪潮。
没学会在水里换气,游泳不再是惬意的事而是扑腾看不到岸的两眼一抹黑。
极速充电不成反倒精力不够,体力不支。于是,我成了提早下车的那个人。
同期学员还是有人热情似火的学习着,在课业过半继续接受老师的其他系列课程的推荐,能学成什么样,跟个人规划和精力相关。
最近听了一堂免费课,才幡然醒悟问题的症结所在。正如老师所说,人的精力有限,如果没做到功能聚焦,便丧失学习的有效性。
正如李笑来《和时间做朋友》一书中谈到,他和健身教练讨论的健身问题一样,瘦身的时间和个人脂肪堆积年限成正比。
我们胡吃海喝多年却妄想几个月变瘦变美,除了广告做的到也只有极少数的人可为之。
可我们总设想总认为自己是那个极少数,但对不起,偏偏我们就是“不成器”的大多数。作为大多数的我们都接受不了这个结局,想翻盘,实现弯道超车。
你我想法没有错,想要改变也没错。只是我们被忽悠的忘乎所以,踩在云端弹棉花,结果跌落土里,跌在自编的巨大的坑里。
权当大神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给身如普通人的你我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把他几十年的错误失败经验学到手,实现人生转亏为赢。
但是亲爱的,太多东西会出现水土不服,如同器官移植,最终的排异反应能让整个手术功亏一篑。
如何把大神好的东西学到手长在自己身上呢?
除了培养起习惯,别无他法。
如若他人有更高深的见解,那是他用看似高深的文字在忽悠你。
比如近几年大热的“底层逻辑”一词,来自基础的高阶表达。
万变不离其宗,无论互联网付费浪潮如何把人心激荡的汹涌澎湃,基础道理的坚持才是我们掌握命运的定海神针。
我们可以慢慢变成大神,在培养起一个又一个的习惯以后。
慢慢来,把一个又一个的习惯如同呼吸一般习惯成自然,何愁你不能成为想要的模样?
要少一点,多聚焦一点,耐心一点,时间会给你我答案。我们需要聚焦,培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