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打卡的心理建设
工作了这么多年,就在今天早上。。终于有了一种 上班就像蹲够了时间点,然后再下班放回家去的心情。
公司是一家高科技领域的独角兽公司,主要业务是软件研发,以前是“自管理”模式,充分尊重与信任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崇尚创造力,对技术有极致的追求,每个人也都是高标准的要求自己。
近期出台了打卡制度,早9 ~10, 晚18~19点区间,工作满8个小时才能离开,加班需要部门领导报HR 审批。其实以前是不定时工作制,只要有工作的时候大家也都不会计较是下班或者周末时间。但现在一出台打卡制度不一样了,看办公室 下午6点一过,找个人走个流程都找不到了,晚7点一过,大家就该好奇了“你怎么还没走?加班报 HR 审批了吗?” ,说实在的,谁会因为这一会儿半会儿还去找领导向HR 报批加班呢?现在周末也不好催同事进度了,明明着急上线的东西,也不好意思催对方了,因为人家有下班时间了,既然HR都明令要求了,还有什么理由协同对方去加班呢?所以,只能忍,继而,自己也只能停下,周末加一会儿班能弄完的事情,估计就得拖到下周二了。
我不禁想到,这公司购买员工的到底是什么呢?是一个人的劳动力?是效能,还是时间的买断?如果只是时间,那么和工厂里流水线工人一天8小时制,有什么区别,我们何必著称自己是高科技人才、高科技企业。科技—创造—创新,如果只是拘紧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里,凑够那8小时,有什么意思?
或许,我需要给自己换位思考一下,给自己一个假设的场景,我每天只能有8小时用来工作,这8小时,要养活我一天余下16个小时的支出,我要珍惜这8小时的机会,利用这个机会才证明自己对于企业的价值。并且,今天的8小时,也是我未来价值的积累,所以,无论自己人在哪,这时间是我的,我需要最大化价值的利用起来。并且感谢有公司这样的一个场所,让我们能有一个固定场所,为自己未来的生活支出提供保障。感谢目前只是要求工作8小时制,而不是12小时或者16小时制。好像这样想一想,心里会舒服一些。
每个人所崇尚的主张并不一样,我自认为打卡制度,并不会提升企业效能。因为我们并不是一个计件的生产厂,而是需要大量的脑力劳动来创新创造的公司。什么样的环境适合脑力劳动者? 人在放松的氛围中,大脑系统最为活跃。我们应该设计更为人性化的激励制度,来规范和激发人性中善的部分,管理是一项艺术,制度的设立需要巧妙,毕竟好人是大多数,大家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