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陈寅恪《柳传》六三五——南京(一七)、2025、10、16
第三部分,牧斋降清,河东君独留南京
陈子龙所言,不幸实现,弘光帝果然很快覆灭。于是牧斋与宰相王铎投降满洲,按照惯例北迁北京,作礼部侍郎——此处先生强调,满洲只承认在崇祯朝最高官衔,南明不认。于是牧斋仍然任礼侍,这是一个易为他人忽略的地方——而河东君独留南京。此期三事,其一,河东君在南明失败后,劝牧斋投水殉国,不成。其二,人污蔑河东君与人通,牧斋斥责谣言。此处最见牧斋思想高度,算起来应该是本书的最高点。某读书颇不齿牧斋为人,读至此,大为惊叹:其思想水准,是明末满洲三百年来最高峰。其三,《题虎丘石上》七律。
一、劝死
(一)引用资料
明南都倾覆,牧斋迎降清兵,随例北迁。关于钱氏此时之记载颇多,有可信者,有不可信者。但其事既绝不涉及河东君,非本文主旨所在,若一一详加考辨,则不免喧宾夺主,故皆从省略。
1、上引顾芩《河东君传》云:
乙酉五月之变,君劝宗伯死,宗伯谢不能。君奋身欲沉池水中,持之不得入。其奋身池上也,长洲明经沈明抡馆宗伯寓中见之,而劝宗伯死,则宗伯以语兵科都给事中宝丰王之晋,之晋语余者也。是秋宗伯北行,君留白下。宗伯寻谢病归。
同治修《苏州府志 八八 沈明抡传》云:
沈明抡字伯叙,精春秋,得安成闻喜之传,与同里徐汧李模郑敷教友善,从游甚众。崇祯癸酉以恩贡中顺天副榜。乙酉乱后,授徒自给。三十余年卒。
重刻雍正修《河南通志 五二 选举 二 明天启五年乙丑科余煌榜》载:
王之晋,宝丰人,给事中。
寅恪案:云美特记南都倾覆时河东君欲自沉并劝宗伯死一事,备列人证,所以明其非阿私虚构,有类司马温公撰《涑水纪闻》之体,故吾人今日可以信其为实录也。
2、复次,顾公夑《消夏闲记选存 柳如是》条云:
宗伯暮年不得意,恨曰:要死,要死。君叱曰:公不死于乙酉,而死于今日,不已晚乎?柳君亦女中丈夫也哉!
3、《虞阳说苑》本 《牧斋遗事》云:
乙酉五月之变,柳夫人劝牧翁曰:是宜取义全大节,以副盛名。牧斋有难色。柳奋身欲沉池中,(原注:瞿本有“牧翁”二字。一本“牧翁”下有“抱”字。)持之不得入。是时长洲沈明抡馆于尚书家,亲见其事,归说如此。后牧斋偕柳游拂水山庄,见石涧流泉澄洁可爱,牧斋欲濯足其中,而不胜前却。柳笑(原注:一本有“而戏语”三字。)曰:此沟渠水,岂秦淮河耶?牧翁有恧容。
(二)先生笺释
寅恪案:《消夏闲记》及《牧斋遗事》所记,与河东君及牧斋之性格一诙谐勇敢一迟疑怯懦颇相符合。且秦淮河复在南都,虽略异顾氏所述,颇亦可信。至若《蘼芜纪闻》引《扫轨闲谈》云:“乙酉王师东下,南都旋亡。柳如是劝宗伯死,宗伯佯应之。于是载酒尚湖,遍语亲知,谓将效屈子沉渊之高节。及日暮,旁皇凝睇西山风景,探手水中曰:冷极奈何!遂不死。”则尚湖西山皆在常熟,当南都倾覆时钱柳二人皆在白下,时间地域实相冲突,此妄人耳食之谈不待详解。
胡案:劝死一节,是河东君为腐儒称赞不已的一件事,多有笔记记载。先生不做详解,固也。
二、私通
(一)牧斋诗
1、诗句
关于牧斋北行,河东君独留白下,此时间发生之事故殊有可言者,茲择录资料略论之于下。
牧斋《投笔集 遵王笺注 上 后秋兴之三 八月初十日小舟夜渡惜别而作》八首之五云:
水击①风抟山外山,前期②语尽一杯间。五更噩梦飞金镜③,千叠愁心锁玉关④。人以苍蝇⑤污白璧,天将市虎⑥试朱颜。衣朱曳绮留都女,(寅恪案:《有学集 十 红豆二集》“衣朱”作“衣珠”,非是。盖传写者误以此诗第六句有“朱”字,故改作“珠”,不知昔人作今体诗不嫌重字,观钱柳诸作即可证知也。)羞杀当年翟茀班⑦。
①曾注:水击,《庄子 逍遥游》篇: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②曾注:前期,谢玄晖(沈约)《别范安成》诗: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③曾注:金镜,李白《答高山人》诗:太微廓金镜,端拱清遐裔。
④曾注:玉关,《汉书 西域传》:既以玉门、阳关,孟康曰:二关皆在炖煌西界。
⑤曾注:苍蝇,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胡引:人生固有命,天道信无言。 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请室闲逾邃,幽庭春未暄。 寄谢韩安国,何惊狱吏尊。)
⑥曾注:市虎,《韩非子 内储说上篇》: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信之。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⑦曾注:《诗 国风 硕人》章:翟茀以朝。毛苌传曰:翟,翟车也。夫人以翟羽饰车。茀,蔽也。(胡引: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 庶姜孽孽,庶士有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