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想法读书

阅读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2022-05-11  本文已影响0人  HMIA

很久以前写下的这个题目,当时一定是读到了什么,受到了启发,但没想好,就先放着了。估计是想等思考周全了再写,然后就忘了,包括那个触发的原因。

今天读了梁文道的这篇文章巜一个人的书房,就是这个人的全部》,想写点什么,就翻出了这个题目,觉得刚好可以用一下。

一看梁文道这篇文章的题目便知道,这是一篇聊阅读的文章。之所以想说点什么是因为他在文中的一个观点: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读那些很难懂的书。

文章说"所谓精心的阅读就是你和这部作品进行对话",然后被改变。之所以有“精心的阅读”这样的表述,是因为如果读者只是随便地读过去,本能的偏好反应会略过一切障碍和不合心意的观点,这样的阅读不会带来任何改变,只是一次自我的重复和固化,"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读自已读的懂的书,那表示他其实没有读过书”。

只有去读一些艰深的,读不懂的书,才是完成一次自我的突破。阅读是用自我意志在作者的思维及情感迷宫中寻找路径,最终将迷宫的路线图在大脑中描绘出来。越是艰深的作品,其路径越复杂,甚至那些路径在不止一个层面上展开,作品的思想越复杂,路径就越曲折幽深,读者越需要全神贯注、小心谨慎。阅读的过程变成一次探险之旅。

记得在读宇文所安的《中国文学思想读本》时,宇文所安对曹丕的《典论-论文》的解读中就带我进行了一次这样的探索之旅。

在《典论-论文》中,曹丕先以裁决者的身份质疑了正统文学的观点:“诗言志、思无邪”;然后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作者个性与行文特质的相关性问题。但如果文章的好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那“我如何能在后世留名,且留一个完美的名呢?”,在《典论-论文》接下来的文字中,曹丕由于自己对传统标准的质疑带出了他原本没有考虑的问题:如果名以文传,那么,他身为太子之际,可能来自于文宠们的谄媚之辞,可能来自于他父亲当时的倾世之权所获得的名声,会不会在后世烟消亡散呢?当他在一个更大的历史背景下思考这个问题时,他也把自己推到更大的历史进程中,他发现他的文字将会独立面对这个世界,任由后来的人评价,那份最初的笃定开始动摇,文章由开始的指点江山变为感慨生命的短暂,这样的行文转折泄露了他深藏的焦虑。

这是一次在他人思想深处的旅行,看到千年之前一个身处高位的人对自我生命的一次探寻,看到在这一重大的命题面前他的自信、他的思考、他的慌张……此时你读到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也许你会明白,何止曹丕,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需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需要重新评价这个世界,都必须亲自丈量脚下的路,这不是野心,这是精神站起来的必由之路。

其实所有深刻的阅读最后到达的差不多都是这样的处境,没有标准答案,读者走过作者幽深的思想丛林,拨开重重遮蔽,走过作者走过的路,来到一个你可能从未来过的地方,你和作者一路的扭打着来到这里,既有作者的引领,也有你自己的努力。如此读者见到了新的风景,而后被潜移默化。

马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