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还是微信安稳

2017-08-22  本文已影响0人  zerp

辗转了新浪微博,知乎,简书。最后还是回到微信公众号。如果真的要说原因。

我想,这儿还是更安稳。

排除商业利益和工作,我想大多数写文的人,跟我一样。写文的目的,一是记录,二是分享。

记录什么?

记录生活里面每一刻想要留下的东西,因为人是生物,细胞和血液无时无刻在流动。每一秒的感受都不一样,那种难以忘怀的时刻,我们想留住。可是无法留住,只能记录。再回头看,也能嗅到一丝芳香。

分享什么?

分享你觉得美的好的,苦恼的痛苦。人是高等生物在于拥有情感,情感和思维在我看来也是一种“细胞”。只要我们活着,纳闷情感和思维也需要流动。而分享,就是让它们从内心流动到外部,进入别人的世界的过程。

所以,我理解的大部分人写文做自媒体应该有两个诉求:自(。・∀・)ノ゙嗨和我想跟你一起(。・∀・)ノ゙嗨。

几年前我一直有一个很坚定的观点:线上社交的成败最重要应该在于它吸附在何种关系链上。如果无法将现实生活中的关系链映射到线上,那么这个社交就是伪命题。直到我前年用了一个小众AP,是处在冷启动阶段。我发现我一个在微信上基本上沉默不语的小伙伴,在那个小众AP上的动态更新则格外活跃,上面记录了她生活的好坏美丑,更让我诧异的是,几乎没有任何人跟她互动。但是她依然保持了高产的更新。我很疑惑

我问她:这个AP上有什么你在意的人吗?

答:没有

问:那你的动态发给谁看呢?

答:给自己

问:没有你的圈子,那这样的分享有意义吗

答:就是没有认识的人,分享才有意义,这样才能无所顾忌。

。。。

经过这事儿后,我仔细思考了一下。确实关系链会促进我们去发布一些内容,因为我们是同行,因为我们是同好,因为我们是亲戚,因为我们有利益关系....不同的关系链,让我们会有不一样的需求去发不同的内容。然而,我们每次在发内容的时候,顾忌却会增多。这时候,文字在记录属性,也就是我想自(。・∀・)ノ゙嗨的诉求就极大的被削弱了。所以,一旦我想记录最真实的自己的时候,我会选择到陌生的地方,一个人的地方开怀大笑或者伶仃大哭。在那儿没有顾忌,不用在乎,就是最真实的自己。

那在大部分时候,我们是群居动物。要(。・∀・)ノ゙嗨总归会选择一起(。・∀・)ノ゙嗨。

罗胖说过一句话,现在是信息时代,未来是概念时代。尼葛勒庞帝也说,所有的信息的单元就是数字。怎么理解?我觉得生物的单元是细胞,细胞从另外一个层面那么就是数字。而人作为细胞的聚合,其实也可以说信息的集合。细胞聚合,从生物属性,我们叫做高等生物;数据信息聚合,从内容属性,我们叫做人。

所以,人是信息集合的概念化称呼。简单讲,你是黄皮肤黑头发说中文,那你应该是中国人;你有小丁丁,那应该是个男的;你有了白头发,你至少是个老年人;你喜欢上街打望乖妹儿,那你应该是流氓;而你又喜欢读书看报,那你还算比较有趣。综合来讲,根据各种信息,你可以被称为一个有趣的中国老流氓。

诶,就是这样。各类的信息聚合,然后就可以把你是个什么概念上的人表现出来。而我们所带的信息,便是我们愿意在社交媒体表现出来的点(至少好的优秀的,愿意分享)。我们分享的目的在于,展示自己的信息。让本身看不到摸不着的身体,用内容的形式去展示在大家面前。

通过内容形式的展现,可以在互联网上更快更具象塑造我们本身的概念。这样我们的社交形象将更生动,我们的社交也将更有效率。以前,你要了解我,可能要跟我一起生活一段时间,现在你要了解我,可能只需要读完我写的内容。以前,我要跟一千个人一起(。・∀・)ノ゙嗨,至少1000年,而且那是不可能(早就精尽而亡);现在,我要跟一千个人(。・∀・)ノ゙嗨,我只需要把我的内容给一千人看就好。

所以,写文做自媒体在我想跟你(。・∀・)ノ゙嗨的诉求,将更有效率。

基于这两个诉求,我尝试了文前提到了几个社交内容软件。最后发现,每个它们上面的人都有相对强烈的单线目的。例如,知乎,我想学知识看问题,我;简书,我想引流量,;微博,我想套现赚钱。单线的强烈的诉求一般伴随着强烈且紧急的目的性,只在乎那一条线的信息,而并不会在乎你作为信息集合的整体;也就是我只会关注你的一个解答和一篇文章,但我不会愿意去了解你这个人。所以为毛,在垂直领域的内容分享,并不能带来微信公众号粉丝的大部分增加。这些似乎都偏离了我写文的诉求,我要的是记录我全部的自己,然后介绍我这个人给你认识,希望你喜欢,我们能一起(。・∀・)ノ゙嗨上天。

于是还是选择回微信公众号吧,因为记录和分享,这儿还是更安稳。

随手分享表情包

微信公众号:Zerp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