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读书会
秋叶金黄,秋阳高照的那个午后,几个喜欢读书的人约定了每周二的下午一起读书,这就是我们的读书会。
我们谈生活、谈命数,讨论某一本书,或者某个新闻……窗外的槐树叶从浓密的金黄到稀疏的点缀、从光秃秃的枝丫,到现在的嫩叶初露,它见证了我们每个周二的读书与闲聊。
今天世界读书日,我们又聚在一起。畅聊“我与读书”
吕老师比较年纪大,快退休了。他讲述了自己的读书经历。最早是因为劳动太辛苦了,所以求学之路相当艰难,他都一路坚持。中考去城里,睡得硬床板,什么都没有。上大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得四天。大学毕业,可以留在南方,但是他非要再回来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奋斗,他要引领家人,这些年,他一直在学习,真是“活到老,学到老”。
每次读书,吕老师总会心无旁逸地看书。有时候拿回去看,当他对我的书不住的赞赏时,我知道他很认真地读了。
他成了我们的榜样,学习是终身的事。
薛女士讲她小时候,生活在相对比较好一点的镇里,是放养的状态。邻居是老师,所以教她识字,她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及在小学初中都有熟人管理图书,得到了很多读书的机会,所以她对书的热爱,真可以用“狂热”这个词,每次新书发布,她几乎都会入手,因为她说读书趁热,热情在,吸收也好,她用行动解释了一个词“趁热打铁”。
萍讲了她的家乡的落后,孩子多,但是父母坚持让她们都读书。因为家族里有人上大学,有人引领。所以她大学毕业,一直在看书,听书,如今对孩子的书籍的选择上,也有独特的见解。
我的经历也大致如此,家贫,但是父辈们重视读书,家族的风气好。我的父辈们用行动诠释了“再穷不能穷教育”。我是我们村里第一的女孩子上大学的。我之后才有了一个个女孩子读高中、大学、研究生……别人在引领我们,我们无形中也在引领着后面的人。
越贫穷的,越显得认知的重要性。
认知高的人看得远,看到了别人看不到得风景。有时候说“大开眼界,提高认知”这是一句空话,井底之蛙看到的只是井口,只有跳出自己的固有的底盘,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光。
读书、旅行都可以提高认知和打开眼界。
两者相比而言,读书更容易一些。
当然,社交也是一种方式。
从宿命的角度来说,大约是命里注定了你遇到谁,生命里的贵人就是来指引你前行的人。诸如父母、老师、书友……感谢生命中遇到的贵人,是他们提点、引领,才有动力坚持。
就像每次坚持来读书的我们,遇见也是一种缘分。一次简短的分享,也许会带来一次思想的碰撞。
人说,春天不适合闭门读书。应该看春山,赏春花,看春水……没有机会走出去,那就读书,在书中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