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随笔(二)

2020-09-24  本文已影响0人  高娜心想事成

让我们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看到孩子真正的内在需求;很多时候困扰我们的并非孩子的行为,而是我们对孩子的看法。

改变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爱的能力,让心变得柔软,让里面的力量出来,传递给孩子;把快乐给孩子,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爱是一种被动的状态,不是主动和努力就能做到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你有,孩子自然能感受得到,如果没有,孩子感受的只能是匮乏;

种树与育人都应当顺应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否则就会象两股拧着的绳;

飘在空中的教育愿景,想是做好父母的第一步,要对孩子有美好的想象,敬畏孩子的生命,对孩子充满正面的信念;

孩子愿意沟通的动力来源是被肯定,被肯定会激发人的正向特性,生活中不断肯定确认孩子的行为,孩子才有动力做事情;

给孩子创造爱的氛围,让孩子接纳父母,也就会接纳自己,教会孩子感恩,才会找到生命的意义感,身心灵得到统一;

孩子每一步都不能被代替完成,不能被过分地照料,生命的完整性不能跨越,不可中断;让孩子成为自己的王,给孩子足够的主体性空间,当孩子的行为与我期盼不一致时,我只能给孩子建议,告诉孩子,我建议你怎么做,但我誓死捍卫你的主体权利,不要想着控制孩子,不平等地对待孩子;

人只用心情愉悦才能看到希望,只有看到希望才能改变,我们改变自己,带动孩子;

当自己匮乏的时候,孩子会依恋我们的消极感受,趋同我们的恐惧,所以我们应该建立起一种积极的感受,把自己成长为一种更柔软的状态,我们的孩子才会建立起一种新的联接。

优越感目标与自我完善,守护孩子时,能对位,在人格上蹲下来,让孩子借由我们找到自己的优越感,让孩子在我们面前感到很重要很重要,无论学习好坏,成功与否,都要让孩子在我们面前感受到他很重要,足够的好,才能让孩子眼中含着希望,才能有燃烧的欲望,有热情走向更远的远方。


孩子们对社交,有着本能的需要。

哪怕多次被排挤,也依然会不断在尝试着融入。

孩子们是注定要往外走的,走向更开阔的世界。

父母能够做的,就是信任和支持。

如何支持?那就是经营好我们跟孩子的关系。

跟孩子相处时,该陪伴的陪伴。

得到过爱的孩子,内心力量更强大,遇到困难也更容易及时求助。

该立规矩的立规矩。

懂得规矩规范的孩子,才不至于过度自我为中心,走到充满规则的外界处处碰壁。

该放手的就要放手。

得到过成长空间的孩子,才有机会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并不断树立自信心。

简言之,得到过爱、尊重和信任的孩子,会更自然地去面对人际交往中的挑战。

在孩子和世界之间,站着父母。

我们都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在集体中受欢迎的人,但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遇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

我们很难一直庇护孩子,但可以在生活中给与适当的引导,并且教会孩子一些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