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之八十六:移觉(通感)之意觉转换——意动可触,以触觉写意觉
意觉,心意所觉察到的。《金山街道志》:“陈志岁《汤圆》诗曰:“颗颗圆圆想龙眼,耋龆爱吃要功夫。拌云慢舀银缸水,抟雪轻摩玉掌肤。推入汤锅驱白鸭,捞来糖碗滚黄珠。年年冬至家家煮,一岁潜添晓得无?”该诗反映了冬节汤圆的制作和人们度节的意觉。意觉既可以作为名词使用,指代心意所觉到的状态或事物,也可以作为动词,表示着意而觉之的动作。
在更广泛的语境中,意觉与感知的层次有关。感知被分为三个层次:初级感知(感觉)、中级感知(意觉)和高级感知(本觉)。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是对自然事物的直接反射。意觉则是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复杂心理活动,产生意象和情感,它对自然事物的感知往往超越真实的特征,形成高等精神体验。意觉并不是自然事物的真实反映,而是感觉的升华,能够扭曲自然事物的真实特征,产生超越物质的精神愉悦。正确运用意觉可以创造超越物质的精神愉悦,但盲目运用则可能使人陷入欲望之中。
(1)甩一缕忧愁,系紧欢乐的眉头。亮一星希望,燃在失眠的窗口。(陆萍《思念》)【忧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绪,这里赋予它以视觉形象(一缕)和触觉形象(系紧),使这一节诗句富于动态。】
(2)我们握别后。她温馨馨的指痕,深深的印在我的手心里。你现在启开了我的心。就看见她的纤影亭亭的!(宗白华《别后》)【“指痕”为视觉所见,诗人赋予它温度、香味和意念,这是视、嗅、肤、意觉的互通。】
(3)夜里我抚摸着你的洁白的梦,抚摸着我的希望,啊,我的小星星。(傅天琳《晨》)【主要是用视觉感知的色彩来表现复杂的心理活动。“抚摸”着“梦”“希望”,这是触觉写意觉。“洁白”代表纯真,简洁而生动地将情景融为一体。】
(4)然而,那由北而南迤逦而去的山峰,时而平缓,时而峥嵘,都是动人的曲调,轻轻流泻在天幕上,令人痴、醉。……入冬的车站,有一幕苦涩涩的美。……不管愁有多深多重,小火车依旧载得动,载得走。(泠泠《花东线上的小火车》)【运用通感写景,可以使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开拓诗与散文的意境。“山峰”“是”曲调,可以轻轻“流泻”,令人“痴”“醉”;这是用听觉、视觉上的动感和味觉写山;车站有“苦涩涩的美”,“愁”有重量,这是用味觉和触觉所制作的拟物式比喻。既突出了景物的特色,又抒发了主观的情景,一箭双雕。】
(5)那么……是每天同我们搭几句腔的锅炉厂的师傅?哦,或者是造纸厂那个爱吹牛的干部?不,都不像,听得出,他们的文化水平同我们差不多,不过“三磅”而已,哭都哭不出能登报的东西。(方方《“大篷车”上》)【这是拟物式通感。文化水平只有“三磅”,肤觉的轻微,形象地说明了文化水平的低微。用语幽默、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