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和 ||远离“剪辑思维”:浅谈“中美女孩对比视频”

2019-12-26  本文已影响0人  安逸和

拍一部电影,谁才是最重要的人?

导演?演员?摄像?录音?灯光?作曲?……

是剪辑。

剪辑决定了影片最后呈现的内容,他要从万千画面中,挑选出为数不多的一部分。如果导演决定了拍什么,剪辑就决定最后观众能看到什么。

因此,世界上的大牌导演要么自己就精通剪辑,要么就有自己的“御用”剪辑师。

“拍了什么”,和“看到什么”,这两者之间有巨大的差异,有时候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不信,假设有一台摄像机24小时跟着我们,拍摄我们一天中的全部行为,通过不同的剪辑,既可以剪出一个全是礼貌、客气、遵守秩序的片子,证明我们是社会公德的优秀代表;也可以剪出一个全是着急、上火、举止不雅的片子,证明我们的个人素质还有待提高。

哪一个才是是真正的我们?都是,又都不是。

看问题,从来不能有这样简单对比、非此即彼的“剪辑思维”。

这个观点很好理解。就像前两天李老师提出一个案例,某“养生大咖”英年早逝,应该怎么看。其实就是这个观点的演化,导致一个人离去的原因有多种,“养生”只是此人很多特点中的一个,现在被单独拿来“剪辑”,剪出的只是能一个切面。

因此,当网上看到一段视频,中国女孩大谈“嫁入豪门”对比外国女孩大谈“政治主张”,不用想也知道,这要么是穷极无聊者的恶作剧,要么是别有用心的人故意使坏,目的是证明“中不如美”。

说实话,这样的伎俩太low了,因为只要稍加思考,就可以举出一大堆反例来反驳。最简单就是这样,找一个美国人的丑行,和一个中国人的善举拼接在一起。

这样能证明什么?什么也证明不了,只能说明这样很无趣。

问题是,这样无趣的视频,这样偏颇的观点,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信,还有那么多人兴致勃勃的转发、讨论,并为此义愤填膺呢?

还得引用李老师一句话:你心里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

真相总是这样直接。你看完视频感到愤怒,是因为你心里原本就有愤怒。你觉得视频证明了“中不如美”,是因为你原本就相信这个观点。它只是在另一个方面刺激了你。

对于心里没有这个情结的人来说,看完视频,他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中国女孩的表演秀,和一个美国女孩的脱口秀,都挺好玩的,仅此而已。

但是当你有了各种各样的预设,有了“剪辑思维”时,就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观点:

对教育不满的人,就会抱怨中国教育。

对ZHENGFU不满的人,就会抱怨中国ZHENGFU。

对孩子不满的人,就会抱怨中国孩子。

对老师、家长不满的人,就会抱怨中国老师、中国家长……

所有这些抱怨,又会回过头来证明那个观点,反哺那个小小的“自我”。

其实有观点并没有错,认知都是不断进阶的。但我们要远离“剪辑思维”,远离那些“剪辑师”,不要轻易被调动。说白了,要有一些独立思考的能力。

写于2019年12月25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