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剖析了让人不幸福的原因:拜伦式痛苦、竞争、烦闷与兴奋、疲劳、嫉妒、犯罪感、被虐狂、舆论恐惧症;第二部分则讨论了幸福原因:情趣、爱、家庭、工作、闲情逸致、努力与放弃。
书中分析了很多让人获得幸福的方式,我觉得下面这段应是是全书对幸福最高级的诠释:
如果你头脑中装着人类的过去,它摆脱野蛮的蜕变过程是如何的缓慢,它存在的全部时间和天文年龄相比是多么短暂.....你会有一个在眼前目标之上的、长远的、会慢慢展开的目标,在这样的目标里,你不会是孤独的个人, 而是带领人类走向文明的浩浩大军中的一员。如果你具备这种眼光,某种深层次的快乐会永远伴随着你的,无论你有什么样的命运。生命就成了和各时代伟人的一次交流,而个人的死亡也只是一个小插曲而已了。
领悟了这种思想,便摆脱了个人命运、甚至是死亡的束缚,可以豁达的看待人生中的一切事物。
论拜伦式痛苦
拜伦式痛苦:
人为一切都是虚幻的,智慧也一样。
作者的观点:
之所以有虚幻感,是因为满足天然的需要十分容易。当现代人可以借助大量财富轻而易举地满足自己所有奇思怪想时,仅仅是用不着为生活而努力就可以让快乐的一个基本要素荡然无存了。一个可以轻易得到的只是有点想要的东西的人会认为,满足自己的愿望并不能让自己快乐。缺少一些你想要的东西是幸福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简单的说:
生活得太轻松,太如意,也会导致不快乐。
论竞争
竞争思维:
生活就是比赛,就是竞争,只有赢家才会收人尊敬。
作者的观点:
这种观点是的人们会以牺牲感觉和智力为代价去过度培养意志力。人为竞争是生活中主要的事情是很可怕、很
固执的,这会让人的肌肉和神经都很紧张。如果一次为基础来生活的话,最多也持续不了一二代。医治的办法是承认理想的平衡生活中要有健全而恬静的享受内容。
论烦闷与兴奋
烦闷的本之之一,是像是环境与让人想入非非的更愉快的环境之间存在着反差,它的另一本质是人的机能没有被完全占用。从本质上说,烦闷是一种希望发生点事的固执愿望。烦闷的对立面不是愉快,而是兴奋。人类从心底里渴望兴奋,特别是男人。
人类所犯的至少一半的罪行都是由害怕烦闷引起的。
充满太多兴奋的生活是使人精疲力竭的生活,需要不断地借助恒强的刺激来让自己兴奋,这会让人觉得这种兴奋是快乐不可或缺的部分。
生活平静是伟人的特质,他们的快乐不是外人眼里的哪种兴奋。没有坚持不懈的工作是不可能有伟大的成就的,这种全神贯注和艰苦卓绝让他们几乎没有精力再进行更加刺激的娱乐活动了。
从本质上说,兴奋就是毒品,会越来越上瘾的。
对于年轻人来说,太多的旅行、太多的各种印象是不好的,这会让他们长大以后不能忍受可以为他们带来成功的单调生活。
幸福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一定是一种平静的生活,因为真正的快乐职能常驻在平静的环境里。
论疲劳
只要不过度,单纯的身体疲劳往往可以成为幸福的原因之一。
最严重的一类疲劳是神经性疲劳。
论嫉妒
普通人性中最令人遗憾的一种人性就是嫉妒。爱嫉妒的人不会从自己拥有的东西中找寻快乐,而会从其他人拥有的东西中找寻痛苦。
幸好人性中还有一种叫做羡慕的补偿性情感,想增加幸福感的人一定都希望增加羡慕,减少嫉妒。
有智慧的人是不会因为别人有的东西而放下自己的快乐的。
要想远离嫉妒,就应该好好享受你面前的快乐,做你必学做的工作,避免与你想象中的、可能是十分错误的、比你更幸运的人作比较。
论犯罪感
被虐狂:
极端形式:总在想象别人想杀他,送他去坐牢,活给他带来其他严重的伤害。
轻微形式:总觉得自己是忘恩负义、刻薄无情和背信弃义的牺牲品。
预防被略狂的四条行动准则:
- 你的动机并不总像你想得那样无私;
- 不要过高估计你的价值;
- 不要指望别人也像你一样那么看重你;
- 不要幻想着大多数人总是在想着怎么害你;别人捉摸你的时间要少于你自己捉摸自己的时间。
在与别人——特别是和你最亲近的人——相处时,很重要且总是不容易记住的一点事,他们是从他们的角度、他们自己的立场看待生活的,而不是从你的角度、你自己的立场看待生活的。任何人都不应该为了另一个人的缘故而改变自己生活的主要方向。
论舆论恐惧症
现代社会有一个特点,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被分为了不同的群体,群体之间有着各自截然不同的道的观和信仰。
正是由于这些分歧,有某种嗜好和信念的人会发现,自己实际上是所在群体的另类,而在另一个群体中他就是一个完全正常的人。
所以,只要有可能,觉得自己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年轻人就应该尽量地去寻找有机会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的工作,哪怕这份工作会让你的收入减少很多。
一般来说,人们过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了。一个人对舆论的尊重程度应该控制在不至于让自己忍饥挨饿、锒铛入狱的限度之内。超过了这个限度的尊重舆论就是资源地曲阜于不必要的残暴专横,这可能会从各个方面影响人的幸福。
不会过分屈从习俗和惯例的男女所组成的社会,要比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的社会有意思得很多。
和所有其他恐惧一样,害怕舆论会压制、阻碍人的成长。如果这种恐惧感一直都很强,那就很难做出什么大事了,也不可能得到真正幸福之所在的精神上的自由,因为幸福的本质在于,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来自内心的冲动,而不是来自一时兴起和偶然成了我们邻居的人或我们的亲戚们的愿望。
还可以快乐吗
工任何一个能发回某种特殊技能的人都能从工作中找到乐趣, 只要他在发挥自己技能的过程中感到满足,不苛求公众的赞誉就行。
幸福的秘诀在于:兴趣范围要尽可能地广,尽可能善意地而不是敌意地对待你感兴趣的人和物。
论情趣
一个人感兴趣的事越多,快乐的机会就越多,需要被拯救的机会就越少,因为如果他失去了一样东西,他能转向另一样东西。
注意力向内的人会发祥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而注意力向外的人在偶尔审视自己的灵魂时却会发现,最多样、最有趣的各类成分都被剖析过了,被重新组合成美妙的或具有启发性的形式。
一个多稀松平常只是如此感兴趣的人是永远不会觉得生活无聊的。
我们需要将所有的个人喜好和欲望放入生活的总体框架中,如果想让它们成为幸福之源,那就一定要让它们与健康、与我们所爱的人的情感、与我们生活着的社会所尊重的东西协调一致。
身处文明社会确实缺了情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自由受到了限制。年少时,学校会限制他的自由;成年后,整个工作时间都会限制他的自由。所有这些都会让人更难留住自己的情趣,因为不断的克制会让人疲劳和厌倦。
论爱
缺乏情趣的原因之一是觉得没人爱自己,反过来,觉得有人爱自己则会比其他任何东西更能增加情趣。
女人往往会因为性格而爱男人,而男人往往会因为外表而爱女人。
一个人所付出的爱,有两种,一种爱最有可能表达人的生活情趣,另一种则表达的是人的恐惧。前一种爱只有在一个人觉得安全时才可能有,至少也要临危不惧。相反后一种爱却是由不安全感引起的,这种爱比别的爱更主观,更以自我为中心,因为这是会认为被爱的人的价值就在于他所提供的帮助,而不是他的内在品质。
最好的那种爱是可以互惠的那种爱,也就是说各自可以愉快的接受爱,自然的给予爱,每一方都会因为这种互惠的快乐的存在而觉得这个世界更有意思了。
只接受爱是不够的,还应该能是放出给予的爱来,只有当这两种爱平等的存在时,爱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只有双方毫无保留,双方的人格融入一个新的集体人格的性关系才有真正的价值。在所有的小心谨慎中,爱情上的小心谨慎可能是最能毁掉真正幸福的东西了。
论家庭
父母之乐原子两个方面,一方面觉得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在其它部分时候仍能继续存活,另一方面是融合了权力、力量和温情的一种东西。
论工作
有意思得工作可以比只是让人解闷的工作带给人更高级的满足感。
有意思得工作主要具备两个要素:第一,可以运用技能;第二,具有建设性。
从意向问的建设性事业的成功中所得到的满足是生活能给予的最大快乐之一。
始终如一的目标可以成为生活幸福的必要条件。
论闲情逸致
闲情逸致能帮人保持平衡,保持平衡十分重要,有事它能给人很大的安慰。
如果你头脑中装着人类的过去,它摆脱野蛮的蜕变过程是如何的缓慢,它存在的全部时间和天文年龄相比是多么短暂.....你会有一个在眼前目标之上的、长远的、会慢慢展开的目标,在这样的目标里,你不会是孤独的个人, 而是带领人类走向文明的浩浩大军中的一员。如果你具备这种眼光,某种深层次的快乐会永远伴随着你的,无论你有什么样的命运。生命就成了和各时代伟人的一次交流,而个人的死亡也只是一个小插曲而已了。
能有伟大灵魂的人会打开自己的头脑之窗,让来自宇宙每个角落的风自由地吹进这扇窗。我们人类的局限性允许我们能看到什么程度,他就能将自己、生命和世界看到什么程度。
一个活力十足、情趣盎然的人会借助一个个新兴趣和这个...世界来战胜所有的不幸。不要让我们生活范围狭窄,任凭偶然事故来左右我们生活的意义和目的。
一个明智地最求快乐的人是会在其赖以生存的和核心兴趣之外让自己拥有很多附带的兴趣的。
论努力与放弃
应该保持中庸之道的场合之一, 是在平衡努力与放弃的关系之时。
对于大多数男人和女人来说, 幸福一定是一种成就, 而不是上帝的恩赐。 在这个成就中,内部和外部的努力一定起了很大作用。
在征服幸福的过程中, 放弃也是有它的作用的,这种作用的重要性不亚于努力。
幸福的人
对于大多数的人的快乐来说,有些事是必不可少的:衣食住行、健康、爱情、成功的工作以及自己圈子里的人的尊敬。
我们应该尽力的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在让自己适应社会的努力中,避免以自我为中心,争取获得能不让我们总是沉溺与自我的那种情感和兴趣。
习惯了温暖的人会比一开始就磨练自己以便不畏严寒的人受多得多的苦。
快乐的人会实实在在地生活,他们有着自由的情爱和广泛的兴趣,他们靠这些情感和兴趣锁定自己的幸福,而他们幸福的事实又让他们成为其他很多人的兴趣和情爱的目标。
我们应该希望自己爱的人幸福,但却不能用别别人的的幸福代替我们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