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用待从头

87版《红楼梦》书籍整理

2014-11-28  本文已影响728人  冬天和茶嗣

1、《红楼梦忆》作者:邓云乡

邓云乡教授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与魏绍昌、徐恭时、徐扶明并称上海红学四老。作为电视剧《红楼梦》的民俗指导,邓云乡先生参与了整个拍摄过程,数年间他随剧组经过天南海北,亲历其中甘苦,往事浮跃,记忆翻涌,写下《红楼梦忆》作为纪念。 其他红学作品有《红楼风俗谭》《红楼识小录》《红楼梦导读》。

本书豆瓣链接: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37974/

2、《宝黛话红楼》作者: 陈晓旭 / 邓婕 / 欧阳奋强 / 王贵娥 87版红楼梦的演员大多都是红迷,本书是由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王熙凤扮演者邓婕,宝玉扮演者欧阳奋强和尤氏的扮演者王贵娥(同时也是副导演)合作写成的关于《红楼梦》这部电视剧的纪实、经历以及对原著的理解、感悟。

“宝玉”回忆写本书的过程:二十四年前,拍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近三年剧组生活里,我和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闲暇时都喜欢舞文弄墨,属于文学青年。我喜欢写写剧本、小说什么的;她却喜欢散文和诗。我们相互交换习作,共同切磋,不拍戏的时候也显得很充实。记得在拍摄后期,剧组在河北正定县拍荣宁二府的戏,住在县委招待所。旁边一栋楼住着到县上来采风的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的编辑陈新老师。因为喜欢文学,和他自然走的较近。他看了我们写的东西,大概认为还算可造之材,就鼓励我们把三年红楼生活写成书出版。二十来岁的我们一听爬的格子还能出书,委实是兴奋不已。我又约了扮演王熙凤的邓婕和扮演尤氏的王贵娥,从不同的角度记录我们的那段生活。

在剧组的写作条件是困难的,白天拍戏,只有用晚上的时间。恰好又遇到是夏天,闷热难耐。为了防止蚊虫的“偷袭”,只有躲进蚊帐里,借助微弱的台灯光,汗流浃背地爬着格子。

本书豆瓣链接: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175659/

3、《装点<红楼梦>》作者:杨树云 杨树云老师是中国唐史学会员、中国影视唐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在中国古代服饰造型、化装造型的理论探讨上,有深入研究,曾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多篇。在87版《红楼梦》中,担任电视剧《红楼梦》的化装设计,演绎了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物造型。

为了给红楼梦剧组化装,作者成了沈从文家的常客(那时沈老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在香港出版,大陆非常不容易借到),沈老午睡时,作者就在沈老的书房里翻阅此书,向沈老请教探讨了很多问题,当时沈老就提到了《雍正十二妃》画像,说其中一妃的眉毛、气质与王熙凤的想象,作者又参考了电影《乌鸦与麻雀》等,创造性地画出了王熙凤的“吊梢眉”。(古代高贵矜持的女性看旁人,从来都是抬首下视,表现出高人一等的架势。从美学上讲,加大眉眼之间的距离,足以表现女性的高贵、矜持,加大眉的高挑弧度,还能表现女性的轻佻与妖媚。从而表现其性格差异。)

又如“似蹙非蹙罥烟眉”,作者会查阅大量的古籍资料,从《红楼梦图咏》、《晓雨即事》、《西京杂记》、到《杨太真外传》到《后汉书》、《庄子.天运》等,从古至今,穷究其源。

本书豆瓣链接: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0432906/

4、《记忆<红楼>》作者:欧阳奋强

作者自述:这本书没有所谓的爆炸性新闻,也没有猎奇的事情。只是质朴的讲述一些戏里戏外的点滴故事,回忆我们的纯真和友情。为了使这本书更具丰满,采用了纪实的、多视点的风格样式。许多章节就需要87红楼的主创和主演来配合我的讲述,共同还原我们曾经走过的路。于是我便带着忐忑的心情,厚着脸皮挨个打电话或发短信给大家。没想到大家都热情的支持,十二分的配合。

扮演惜春的胡泽红快人快语,在电话的那一头问我:想不想听真话?我说:想。她说:其实二十几年前刚看到你时,觉得你虎头虎脑根本不像贾宝玉,也不知道王导怎么就看上你了?我一听就乐了:好、好、就是要说真话,如果都一个劲地夸我演得好就没劲了。

大家热情的配合成就了这本书。真可谓是二十多年的友情依然醇香。

本书豆瓣链接: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074762/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