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水晶书院•文思飞扬(散文、随笔、杂文、评论、科普、日记……成长励志简友广场

一个伪产品经理的自白书(七)

2019-07-10  本文已影响6人  修行是场梦

产品之路重新起航

上班第一天,我依然到的比较早。我的主管姓茅,就是当时面试我的那位,主管上面还有一个平台总监,平台总监上面就是副总级别的人了。茅主管带着我熟悉了一下平台部的各个部门,产品部、技术部、UI部,还有运营部。产品部一共有十来个人,老索也在产品部,不过是不同的小组,我们主管带的是面向香港台湾客户的一个小组,小组里的产品除了我还有一个产品专员小齐,是个三人的产品小组。

我们小组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国内平台的繁体字版本,不过也有所偏重,比如一样是电竞平台,但是香港台湾的玩家比较喜欢玩真三(真三国无双)和信长两种地图,所以我们除了把平台搭建好,还需要把侧重点放在这两种地图上。

我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文本的本地化工作,还有一些设计和开发的跟进工作,原型这块是上班一个月后的事情了,因为需要本地化的文本确实不少,而之前的跟进工作也滞后得比较厉害。我画的第一个原型是平台的登录界面,本来想做高保真的,领导要求一个上午做完,包括所有子界面。我算了算时间,还是做简单地跳转交互就好了。交给茅总后,又改了一版,确认可以之后,根据原型做了一份开发需求文档。然后就组织设计师和开发开评审会,评审会本来由我组织,但是由于经验不足,被开发问到一些细节的时候答不上来,茅总就替我给开发解释,我心里默默记住这些问题,然后自己去查资料。后续的技术跟进也非常吃力,经常是茅总说去问问技术某某功能完成情况,我只能原话去问,因为有些技术用词不清楚,问多了茅总烦,而技术又会经常说某功能的某个技术点已经完成,我又原话去回复茅总。后来我知道,这几乎是每个初级产品经理的必经之路,那就是领导与开发之间的传话筒角色,当然领导和技术要的都不是传话筒,他们需要一个真正能说明需求和跟进进度的角色。所以经常被茅总嫌弃,开发虽然不说,但是估计也挺烦我的,因为一个人认真做事情的时候总是讨厌被打扰的。其实我也很委屈,一方面好像是求着技术工作一样,另一方面茅总一直在催命一样催着进度,我夹在中间简直要疯掉!

为了防止憋屈的传话筒角色持续时间太长,我开始在网上恶补产品知识,与此同时不再去研究高保真原型制作,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制作高保真原型的时间,而且没有高保真原型,开发也一样可以顺利理解需求。我开始将重点放在了技术上,从前端开始学,从HTML到CSS,刚起步的时候也走过弯路,比如尝试去记住一些具体的开发代码,后来发现这些不是很必要,了解一下前端技术工作原理就可以了,又不用自己去敲代码。后台的工作原理了解得比较粗糙,建表建库和前端联调这些基本的知识有了大概的了解。

学习这些知识的时间基本都在业余时间里,大多是下班后回家自己找资料,那段时间可能被逼得比较郁闷,加上每天看资料比较晚,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脸色有些难看,茅总估计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带我和小乔去团建吃了顿饭,顺便让我和小乔一起再分一下任务。小乔比我大一些,也比我早来公司几天,他有产品经验,所以挑了比较难的直播系统,而我就选了比较简单地战绩系统。

我的努力有了一些成效,现在和开发开会至少能听懂一些他们的谈话了。有些产品认为听不懂技术谈话没关系,只要需求明确后,等着验收产品功能就行。其实这种说法有些片面,因为产品评审的时候,在工期预估环节,如果某个功能点开发的预估时间和领导给的节点相差较远,你不能说领导要按领导说的节点来(虽然往往确实如此),你需要分析为什么,然后会涉及功能细化讨论,实在需要更多时间的话,就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告知领导为什么需要更多时间,而不是简单地回复开发说要更多时间这种传话筒角色。就算开发给的预估节点和指标节点一致,也要尽量在评审过程中识别技术风险。这些都需要产品懂得产品开发的基本知识和开发流程。

不过我的努力也差不多局限于避免沦为传话筒,作为产品专员,就像所有的初级产品经理一样,都经历着讨好技术讨好领导的尴尬工作过程,这些经历和后来被广泛自嘲为“产品狗”的段子不无联系。

——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