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出仕哲学
从内容推测,第七章和第八章所述的故事,应该发生孟子在魏国期间。第六章讲到,孟子的学生陈代以枉尺直寻劝孟子出山为诸侯做事,小则称霸,大则王天下,孟子不许。
本章又有一个魏国人周霄,估计也是一个有身份的人,他和孟子专门探讨了君子出仕的问题。
周霄问孟子,古代的君子出来做官吗?他的潜台词是说,君子是只要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就可以了,还是也希望出来建功立业,开创一番个人事业。这两个方面本来是不矛盾的,但这个问题却把它们对立了起来,这其实是对孟子不主动求仕行为的质疑,或者至少是一种不理解。
孟子告诉周霄,古代的君子当然是希望出仕的,史书上记载,孔子三个月不能事奉君王,就会惶惶不安,孔子每次出国,车上一定带着晋见君王的礼物,以表达希望出仕的愿望。曾子的学生公明仪曾经说过,在古代,一个君子如果三个月不能为君王效力,周围的朋友就要去安慰他了。
周霄不解的问:“三个月没有官位,朋友就要前去慰问,这也太急了点吧?”
孟子解释说:“一个君子失去了朝廷中的位置,犹如诸侯失去了他的国家。每年春耕前诸侯都要亲自参与耕种籍田,以示将来祭祀用的谷物可以保证供应;诸侯夫人要亲自参与养蚕缫丝,以示祭服布料有保障。祭祀用的牺牲不肥壮,祭祀的谷物不洁净,祭祀的服装不完备,就不能祭祀祖先和神灵。士如果没有官位,就没有封地籍田,也就失去了祭祀的资格,也就不能举办飨宴招待客人,这种情况还不值得安慰吗?”
周霄又问:“孔子周游列国,为什么一定要带上见面礼呢?”
孟子回答说:“士人出仕,犹如农夫耕作,农夫搬家难道不要带上农具吗?有了农具,他才可以申请新的井田进行耕作,孔子带上见面礼,那是表示愿意出仕的愿望。”
周霄接着问:“魏国也有很多当官的,从来没有听说这么急切当官的。既然如此急切,那您这样的君子为什么不肯轻易出仕呢?”
孟子说:“男孩子出生以后,父母就希望他将来能够成家立业,女孩子出生以后,父母就希望她将来嫁个好人家,父母之心都是这样。但是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钻洞爬墙,私自约会相许,那么就会被父母和乡亲们鄙视。古代的君子没有不希望出仕的,但厌恶不走正道去谋取官职。当官不走正道,就和男女钻洞爬墙一样,被人鄙视。”
在《孟子·公孙丑》篇,孟子曾经把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的出仕哲学进行比较,孟子说,孔子的态度是“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他愿意以孔子为榜样。
【《孟子》简读之滕文公篇09】
孟子的意思很清楚,出仕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辱得失,而是要推行仁政,如果诸侯不能认可仁政,他当然是不愿意出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