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话漫笔(十五)

2020-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37e6933bc940

    一九八五年新学期开学后,我被调入南阳李联中教补习班语文课。三个月后,发现同学们很愿意阅读精短的诗文。但苦于借书无源,我也替他们着急。一次回家翻看书桌上的一撂杂志,有了,有了,心大喜,凑周日去嘉祥一位专售期刊杂志的朋友那儿,挑选了五十本杂志,包括《散文》《小小说》巜萌芽》《青春》《星星》《山东文学》《中学生阅读》《中文自修》《名作欣赏》《中学生》《中学生阅读》《散文选刊》等十余种,以每本两毛的价格购回,十元钱占去了我月薪的四分之一,我免费发给学生,人手一册,大家互相交流着看,这些杂志大家看起耒爱不释手,有的就拣喜欢的抄录起来。大家在看这些比较簿的杂志外,也愿看厚的期刊,我就推荐了《十月》《收获》《当代》《柳泉》《春风》《收获》《中篇小说选刊》等,有一位李军的学生,看了《新华文摘》上面的《人生》后写了一篇读后感交我看,我说感受挺深的,后来他借给朋友看这期杂志,但他还我时却拿着一本杜鹏程的《保卫延安》。老师,你讲过你爱书如命,那本文摘给丟了我过意不去,特从长沟买了这本小说还你。我说不要紧书不用你还了。不,不行,老师你得收下。他恳切地望着我。我被他的真诚所动,也就收下了,李军后来考上了高中在高三那年参了军上了军校,发展很好。参军后写过信与我,说高加林影响了他,非得要靠自己的打拼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路遥后来塑造的孙少平那可是高加林的成熟翻版。他的见地很好。那一年经过努力,全班五十人有八九人考上了中专,近二十人考上了高中,而且那一年的中考语文的成绩不错。我知道他们得益于课外的阅读和课堂上的严格训练。想到当年每周一次刻钢版印刷课外选文训练的情形仿佛在昨天。那时的学生苦读用功全力以赴,所以见了成效。

          八八年再回张山联中教补习班的文言文,正因为大量补充课外的古文,使不少学生,即便后来一二十年之后他们从事体力劳动而与文字无涉时,仍记得古汉语。一位张山的学生,他干运输送水泥,一次巧巧在一个饭店吃饭,二十多年我都忘了他的名字,他说我张亚兵呀,没好好学,毕业后就开车送水泥一干二十多年,平时极少摸书本,但我却时时不忘的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古汉语,什么判断句式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宾语前置通假字,他介绍的《古文观止》还有“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后来我从书店买了这书,让儿子从小就学。这些年来如果说看书就看用文言文写的书,半文半白的《三国演义》最受用。亚兵越说越高兴,加了一瓶白酒,打了一圈儿,多半瓶下肚。亚兵单独举杯与我碰了,高兴,与李老师干杯!你们慢用!他回到他仍的酒桌。我几杯酒下去,思绪不宁啊!竟想不到仅是课堂上听授些的古汉语基础知识却影响学生这么长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