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奠倾觞,哭望天涯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这是唐朝文学家李华《吊古战场文》的开端。
广大辽阔的,无边无际的旷野啊,极目远望看不到人影。河水弯曲得像带子一般,远处无数的山峰交错在一起。一片阴暗凄凉的景象寒风悲啸,日色昏黄,飞蓬折断,野草枯萎,寒气凛冽犹如降霜的冬晨。鸟儿飞过也不肯落下,离群的野兽奔窜而过。亭长告诉我说:“这儿就是古代的战场,曾经全军覆没。往往鬼哭的声音,阴天时就能听到。”真令人伤心啊!这是秦朝、汉朝,还是近代的事情呢?
李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唐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官至监察御使、右补阙。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任凤阁舍人。“安史之乱”平定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次年因风痹去官,托病隐居大别山南麓以终,信奉佛法,唐代宗大历元年病故。后人辑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吊古战场文》是李华“极思研搉”的力作,以凭吊古战场起兴,中心是主张实行王道,以仁德礼义悦服远人,达到天下一统。在对待战争的观点上,主张兴仁义之师,有征无战,以求做到“守在四夷”,安定边防。虽用骈文形式,但文字流畅,情景交融,主题鲜明,寄意深切。
沙漠空旷无边,杳无人迹,河水回环缠绕,群山交错杂列,天地昏暗,气象憔悴,飞蓬根断,野草枯死.飞鸟不肯落下,野兽离群而奔突,使人触目惊心,魂失魄散。“秦欤?汉欤?将近代欤?”发问深婉,有力统领起全文。
第二段写士卒远戍的苦况和秦汉以来“多事四夷”的原因。
第三段描摹两军厮杀的激烈、悲惨的情状,是全篇的主体。
第四段以“吾闻之”领起,采用历代战争对比的方法,说明战争胜败的关键。
《吊古战场文》以骈体为宗,铺陈事典,注重形式美。李华提倡古文,于骈俪之中寓古文之气,以散驭俳,崇雅去浮,使文章显示了清新质朴和刚劲有力的格调,充分表现了盛唐新体文赋的特色。
全篇始终保持着像“大海奔涛”一样“沛然莫之能御”的磅礴气势,一扫历来骈文那种绮丽柔弱的文风,这对后世的文赋有着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