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文想法

读书||每一句都闪闪发光

2024-02-01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滨公园

近来,在微信读书里重读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与诸友分享。

读书||每一句都闪闪发光

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经过反复酝酿、花三年时间精心创作的小说,也是他迄今最成熟大气的作品。叙事风格与明清的稗官野史类笔记小说相近,语言洗练简洁,有汪曾祺和孙犁等前辈作家遗风。本书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构成一种言说的艺术,字字句句都能拧出作家的汗水。闪闪发光的金句,随处可见,俯拾即是。

作家唯有选择这样的言说方式,才能表现与之相对应的内涵:与神对话的西方文化,因为神的无处不在,而愉悦自在,人与人之间虽说来往不多,但并不孤独;与人对话的中国文化,因为极端注重现实和儒家传统,关注社群、地位和利益的差异,加之人心难测和诚信缺失,能够说贴心话、温暖灵魂的朋友并不多,反倒生活在千年的孤独当中,这样的孤独体验,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这种平视百姓、体恤灵魂、为苍生鼓与呼的小说,自五四以来却是第一部。

小说的前半部分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的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分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建国,同样是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的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这一出一走,延宕百年。

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关系,涉及社群组织与家庭和谐,乃至于性欲、爱情等,这一切都跟人与人能不能对上话,对话能否触及心灵、提供温暖、化解冲突、激发情欲有关。对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心灵的疲惫和生命的颓废以及无边无际的茫然和累,便如影随形地产生了。

由此,我们忽然发现,中国人为什么活得这么疲惫。这种疲惫犹如漫漫长夜,撕扯着祖祖辈辈几代人的神经。为了摆脱这种孤独和疲惫,人们努力制造着声响和热闹。于是喊丧,便成了主人公杨百顺崇拜的职业;与戏子手谈,成了县长的私宠,但这无法改变人的命运。即使到了今天,我们这个孤独的民族,艰苦奋斗,依然为改变命运付出巨大的成本和代价。

因此,阅读本书是沉重和痛苦的。它使我们在《论语》和《圣经》之间徜徉,在与神对话还是与人对话的千年思考中徘徊……当然,阅读本书,也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执着和顽强。为了在精神上有所依托和慰藉,人们义无反顾地追逐着“一句顶一万句”的身影,很像祖辈弯曲的脊背,和那一大片脊背组成的苍穹。

“一句顶一万句”,并不是说话越多越好。真要遇着能说得着话的人,他的一句话就能抵得上旁人的万句话。细品其中饱含人生经验智慧的句子,觉得每一句都沉淀了岁月深处的酸甜苦辣,闪闪发光。撷英咀华,选择耐人寻味的句子,与诸位热爱读书的简友分享。

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不拿你当朋友的,你赶着巴结了一辈子;拿你当朋友的,你倒不往心里去。

世界上不存在大智慧,就像世界上不存在才华这个词。存在的是琐碎,重复的事情不停的做,你就是专家;做重复的事,特别专注,你就是大家;就这么简单。

世上的事情,原来件件藏着委屈。

世上别的东西都能挑,就是过日子没法挑。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

人只要一赌上气,就忘记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气着别人,忘记也耽误了自己。

人互相一有隔阂,对方便无做的对的地方;同做一件事,本来是为对方考虑,对方也把你想成了另有想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