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音教育路上的思考

那年,我初为人师

2018-11-23  本文已影响50人  四月天
那年,我初为人师

那年,我初为人师,刚满二十周岁。在那样单纯的年代里,二十周岁,还是稚气未脱,清纯得很。

那时港台剧刚传往大陆,流行歌曲刚刚在大陆流行起来。那时刚从大学校园里走出来的我,又是中文系毕业的我,很喜欢林青霞、费翔、齐秦和童安格。喜欢看他们演的剧或唱的歌。

那时的我,毕业后回到我初中时的母校,这是一座教育质量全县闻名的乡镇学校。那时的学校规模相比于现在都很小,虽然那时我们学校在周边学校中算是大的,校园大,师生多。校园占地多少,我说不出,因为对这些我向来没有概念。大概有二十多个老师,七八百个学生。当然与我们现在的学校相比,那时只是小巫。

我是我们学校第二批从科班走出来的老师。所以一到学校,我就被委以重任,接任一个老教师的工作,教初二两个班级的语文。

由于从小娇生惯养,读书一路走来又是顺风顺水,刚满二十的我,其实比我的学生大不了几岁,有些学生从面相上看起来比我要老成,比如我的科代表,与我搭班的物理老师就说我与我的科代表在一起,看起来还是她成熟。后来我的这位科代表也读了师范当了老师,现在偶有碰面,做了某所学校领导的她看起来依然比我老相和老练。

那时学生的学习压力没有现在这么大,教辅资料没有这么多,就是一本教科书几本练习本,作业都是老师自己编排布置,但是学生的语文成绩不比现在学生差。

那时试卷还是语文老师自己蜡纸在钢板上刻写后油墨印刷的。没有现成的试卷可以随手拿来使用。我每次刻完一张试卷都得花上半天一天的时间,然后在楼梯口一间低矮不透气的小屋里自己印刷,让科代表帮忙,我刷子蘸一下油墨, 在蜡纸上刷一下,刻在蜡纸上的字就印在一张白纸上了,然后科代表把这张印好的试卷拿开。就这样必须两个人操作。现在想起来,那时的每一份试卷都是凝聚着老师的心血,精挑细选的题目,一个字一个字的蜡刻。不像现在是铺天盖地的现成教辅资料,拿来主义,筛选一下就可以了。

那时我所教两个班级的班长,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两人各方面都很优秀。男班长高中、军校、工作,一路走来,都跟老师保持着联系,现在是我们绍兴市某局的第一把手。女班长,初中毕业后可能去了外地,杳无音讯。

那时有一个老大哥留级生,在英语课里,不听老师讲课,听收音机的流行歌曲,并且还小声哼唱出来,得瑟得很。他父亲是乡政府领导,家里条件比较好,他就以这种方式显摆他家的富裕。英语老师把他叫进办公室里骂,他跟老师顶撞,一副倔强的样子。可是当我跟他谈心时,他就在我面前哭,毕竟还是个大孩子。这个时候看起来像一个寻求安慰的大男孩。

那时印象深刻的是每周一次的教师篮球赛,是男教师们和学生们的狂欢,是普通平凡日子灰白底色上的七彩缤纷。

每年一季的运动会,更是肆意挥洒青春热血的大比拼。那时半山区学校的学生也来我们学校参加比赛,因为自己学校没有场地,所以每年都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

我最喜欢看这些从山里走出来的孩子跑步时穿着她们母亲特意缝制的千层袜在沙砾跑道上如风奔跑打破记录的模样,那真的如一只只狂奔的小兽,充满了力量和线条的美。

那时,没有电子白板,没有多媒体;

那时,没有那么多的教研活动和教研作业;

那时,办公室里没有空调和每人一台的电脑;

那时,物质很贫乏,人心很单纯;

那时,教育质量也不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