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IT养生健康&养生

中医是靠什么把病治好的?

2018-05-23  本文已影响47人  人可工作室
中医精于疏通经络

希彦老师对中医的研究,确实让我们重新认识人体,重新理解疾病的规律。希彦老师说其实这是我们几千年前就有的认识和方法,并不是所谓超前的东西,新的东西,只不过被当下的人忽略和遗忘了。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人类根本没有可以治病的药。打个比方,我们创造了一台电脑,造了一台洗衣机,我们今天就可以修电脑,今天就可以修洗衣机。而我们人呢?易经告诉了我们,天、地、人是一体,人是天地孕育的最精密的仪器,原本就是天地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永远也无法修自己,除非我们有和天地同等的智慧,就好像一台洗衣机永远也不可能修它自己一样。既然我们做不到修自己,那医学又是什么?先从西医说起。西医领域一直在致力于研究治病的药,那西医领域到底有没有治病的药呢?先说感冒,现在大家都知道了,抗生素不是感冒的特效药。在国外门诊,大夫是没有权利随便开抗生素的,若开了,他可能会面临吊销执照的处罚。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抗生素不是感冒的特效药,那感冒的特效药又在哪里呢?西医界的答案是没有。如果感冒都没有特效药,那别的病呢?自然更没有特效药了。比方说糖尿病、高血压,我们都知道需要终身服药。这些药是在控制血糖,控制血压,但不能治愈。不但治不好,还伤肝肾,因为服用这些药物引起肝肾衰竭的病人现在有很多。如果病严重了呢,就是手术,把坏掉的器官切割或者置换。然后就是排异反应,因为不是你的器官人体不接受。这种治疗追求的是五年存活期,如果能存活五年就算治愈。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真正能把病治好的药或西医技术一样没有,真正能够对抗疾病的只有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因为我们人体的免疫基因链足够对付已知的一切疾病。比方说艾滋病,人体免疫力一般的,能抵抗艾滋病病毒十几二十年不发病。个别免疫力极强的,终生不发病。癌症、非典之类的自愈的就更多了。

真正的传统中医是反对用药去治病的,而是着眼于恢复人体的秩序,打开让免疫力受到抑制的这把锁,然后让免疫力自己去治病。真正能“覆杯而愈”的只能是人体自己,而不是药物。只有明确这个观念,用这个理念去治病,中医才真正是中医,中医才能摆脱现在治病慢不治病的怪圈,成为真正的治病快治大病的中医。后世的中医之所以衰落,也是因为越来越偏向于以药治病。我说的这个病就是病症的病,这是局部思维,背离中医精神的。对于人体免疫力而言没有大病小病。

西医所谓的大病很多情况指的是患病的位置,比方一个炎症,在皮肤你可以不去管它,在肾上呢,肾炎那就是大病了。但对于人体免疫力而言,它是一样的。又比如黄斑病,号称眼部癌症,这在西医中是最难治疗的病之一。我治过一例黄斑病,只用了一个月便彻底根治了,也没有再复发,而我当时辩证的时候,只是用了一个祛湿的方子。那为什么一个祛湿的方子便就根治了黄斑病,而西医却束手无策呢。很简单,因为,黄斑区的病变可以理解为有一块积液在眼球后部,湿气去除,自然也就好了,之所以西医称之为绝症,是因为积液在眼球的后部,对于西医而言那个区域的病变很棘手,做手术非常的困难,所以称之为绝症。而对于中医而言,身体哪里都是一样的区域。免疫力正常了,人体秩序恢复了,大病亦能速去,反之一个感冒也有可能迁延一两个月不好。

中医是靠什么把病治好的?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医不是“治病”,是“调理”。从“道”、“法”、“术”的角度来说,中医研究是“道”、是方向、是根本,西医研究的是“术”、是方法、是枝末;中医解决的是恢复免疫力,就好比“踩油门”,西医解决的是控制病情,就好比“踩刹车”。“治”和“调”的区别,我们用打比方来说,鱼缸的水脏了,鱼生病了,是撒药、换鱼,还是换水;家中有堆垃圾,引来了苍蝇、蚊子和老鼠,是拍苍蝇、赶蚊子、灭老鼠,还是清理垃圾、打扫不卫生;最后,我们会发现,用方法解决问题,会没完没了;用方向解决问题,一招就灵;中医调理“踩油门”,会加快恢复免疫力,把人挡在了医院门外,身体是越调越好;西医治病“踩刹车”只会控制病情恶化,把人挡在了太平间门外,除了控制,寸步难行;医院治病分科检查、各司其职,对付脏器药物实在控制不了就手术切除;中医调理是从解决影响人体健康七要素着手,排除毒素,改善微循环,调节内分泌,均衡营养,改变体质,改掉坏习惯,恢复免疫力,保证人体脏器完整,功能恢复正常运转,从而恢复身体健康。人是天地孕育的最精密的仪器,原本就是天地的一部分,身上任何器官怎能随便丢弃。中医睡眠不好做肩颈,子宫肌瘤做屁股,腹部要瘦做带脉,免疫力不好做胸部,做着做着就慢慢改善,越来越好了,这是西医无法解释的。中医讲:经络内连脏腑外连枝节,经络遍布全身,经络无处不在,经络不得不通,经络只存在于活体,经络一通,百病消。调理就是疏通经络,激活细胞,透皮给药,排除风寒湿毒,改善气血运行,恢复健康。

从理论上说,中医无“不治之症”,人不是死于病痛,而是死于无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