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与周国平的思想碰撞

2019-01-22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黑眼圈

1.“不论遭受怎样的苦难,只要他始终警觉着他拥有采取何种态度的自由,并勉励自己以一种坚忍高贵的态度承受苦难,他就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有效地提高着自己的人格。”

有些事情无法选择是否能够发生,但是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事情却是我们可以主导的。

2.“知道自己要什么:

一个人在世上生活,必须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一是应该要什么,人生中什么是重要的、宝贵的、真正值得争取的。这就是正确的价值观。二是能够要什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最适合于自己的性情和禀赋。这就是准确的自我认识。有了这两条,内心就会宁静,行动就会从容。”

见过很多书里面都提到人来这世上一遭,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我觉得知道了这些,活着就有了方向、有了支撑自己一直走下去的力量,脑子就会变得清晰,而不是稀里糊涂地过完这一生。

3.“至少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如果难以确定自己想要什么,就去回顾一下以往去总结出自己不想要什么。用排除法去筛选出自己想要的。就像梳理出自己所拥有的,就可以知道自己在哪些地方缺失了什么,哪些地方有多余的。

4.“扰乱本性的两个东西:

我们的本性最经常地被两个东西扰乱和扭曲,一是利益的争夺,二是流行的观念。庄子对此早有警示,称前者为“丧己于物”,称后者为“失性于俗”。”

有些事有些东西是真的我们想做想要,还是世俗的大众观念,让我们错以为是自己的想法?

5.“人生真正重要的不是目标,而是状态,只要状态是好的,就不必在目标问题上追根究底了,或者就可以说目标是对的。目标的价值不在理论上,而在实践上,就是为了让你的人生有一个好的状态。”

可是现有的良好状态,可能会让自己沉迷其中,没有变得更好的动力,甚至自以为的“良好状态”,可能是一种错觉。

6.“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只是因为喜欢这件事本身,做事的过程就是享受,如果是把这件事当做达到某个功利目的的手段,做事的过程就会是痛苦。”

比如走路既可以是去往某个地点的手段,也可以是迸发出灵感、决定的载体。我经常在悠闲的走路中获得新的感悟和做出重要决策。

7.“无论你的爱情是否美满,你都要记住你是一个独立的灵魂。”

我不认为爱情使一个人变得完整,因为在没有爱情的时候,人的灵魂同样是完整的。

8.“我确实认为,做人比事业和爱情都更重要。不管你在名利场和情场上多么春风得意,如果你做人失败了,你的人生就在总体上失败了。最重要的不是在世人心目中占据什么位置,和谁一起过日子,而是你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做人成功和失败的衡量标准不论是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还是自己拥有了多少财富占据多高的职位,我觉得都是一厢情愿或是世俗的主流观念。其实“成功”和“失败”都是抽象的名词,谁也无法说出什么程度才算是成功还是失败,全都是主观想法。就像是想要平平庸庸过完这一生,还是忙忙碌碌匆忙生至死,都是一个人选择的自由。

9.“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

每每我觉得世界多么美好的时候,都是自己独处时与周围环境进行灵魂碰撞的时候,见世人,见自己。

10.“我承认,我需要到世界上去活动,我喜欢旅行、冒险、恋爱、奋斗、成功、失败。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我会无聊,过得冷冷清清,我会寂寞。但是,我更需要宁静的独处,更喜欢过一种沉思的生活。总是活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没有时间和自己待一会儿,我就会非常不安,好像丢了魂一样。

我身上必定有两个自我。一个好动,什么都要尝试,什么都想经历。另一个喜静,对一切加以审视和消化。”

天哪!这绝对说的就是我本人了!原来这世上并不是只有我一人这样的想法。曾经在未通过MBTI认识自我之前,我甚至怀疑自己换了人格分裂症,对自己的“病”整天忧心忡忡。

11.“有这样一种时候,我翻开书,又合上,拿起笔,又放下,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找不到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只觉得心中弥漫着一种空虚怅惘之感。这是无聊袭来的时候。

当一个人无所事事而直接面对自己时,便会感到无聊。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仍会找些事做,尽快逃脱这种境遇。但是,也有无可逃脱的时候,我就是百事无心,不想见任何人,不想做任何事。”

这第七章的“成为你自己”的内容颇有共鸣感,像是与自己交心一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