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爱,无处寄托
文/明媚月光
这是本极有雨果风格的小说。雨果擅长结合动荡的社会背景,描绘小人物的曲折经历,揭示无处不在的丑陋人性。而珍贵的善良与真爱最终难以为继,结局令人唏嘘。这部伟大的悲剧徐徐展开的真是一个如炼狱一般的人间所在。
一直以来,“巴黎圣母院”不仅是宗教的象征,更是那个社会背景下黎民的精神避难所,它让深陷于痛苦或失望的人,得到灵魂的救赎。人们对此深信不疑。
就像卡西莫多——丑陋的敲钟人,死心踏地地崇拜与服从副主教——克洛德一样。他深知自己原是被人遗弃的孤儿,多亏了“善良”的副主教的领养,才得以在这个不幸的世上存活。所以,他就像奴隶服从主子一样对他惟命是从。
可是日久终见人心,善良、愚钝如他,也发现了副主教的阴险与自私。只因为他深爱着爱斯米拉达,才会注意到副主教欲壑难填地要侵犯他的女神,为保护她,他不再一如既往地温顺。为了她,与“主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实际上副主教克洛德是个彻底的伪君子,表面上道貌岸然,满嘴仁义道德,骨子里阴险、毒辣、自私自利。克洛德不止一次为了得到美丽的爱斯米拉达而不择手段,抢劫、跟踪、收买、报复不一而足,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如果得不到的女人,别人也别想得到。”
最终,他不顾一切地残忍地将爱斯米拉达送上了断头台,他自私地以为,让他寝食难安的这个女人消失了,从此就能过上安宁的生活。可是,他不知道,已给自己掘好了坟墓。
《巴黎圣母院》——爱,无处寄托卡西莫看到心爱的女人,变成了断头台上随风晃动的尸体时,几近疯狂,他终于爆发。没有了爱斯米拉达,一切就失去了意义。他伸出了“利爪”,轻而易举地结束了这个飞扬跋扈的“主人”的性命。不管怎样贫穷、丑陋,觉醒的人的力量有时是超乎想像的,能轻易将貌似强大的统治者掀倒在地。
小说中卡西莫多只是芸芸众生中最不起眼的那一个,虽然丑陋无比,外表令人厌恶,但是内心温柔、善良,敢爱敢恨,如果没有外界对他的歧视和压抑,他应是很有人情味的人。虽然他不擅表达,但是对爱斯米拉达的爱超过世上的任何人。在那个丑陋、冷酷的世界里,他的内心深处的爱被爱斯米拉达唤醒。或许正因为他的又聋又丑,受尽了这个丑陋的社会的白眼,才让他份外珍惜这份爱。
爱斯米拉达和卡西莫多何其相似,同样流离失所,经历坎坷,但是她却热爱生活,充满阳光。可悲的是,俩人的结局同样悲惨。卡西莫多的丑陋让人嫌弃,而爱斯米拉达的美丽却像蜂蜜吸引苍蝇一样,吸引来很多心怀不轨的各种人,向她伸出肮脏、罪恶的手,多少人企图占有她、同化她。在这样的社会中,无依无靠的美丽反而成了灾难的帮凶。
爱斯米拉达是不幸的,还因为她太单纯。那些怀着不可告人目的的人,接近她,都打着爱她的借口,让她糊涂,让她失去判断力,什么才是真正的爱?这个世界到处都是陷阱,自称爱她的人,处处给她制造麻烦,她爱的人,却让她最终献出生命。
我们难以启齿,单纯也是一种罪过,如果不是单纯,她就不会天真地以为那个一表人材,轻浮、放荡的卫兵队长——腓比斯,才是真正爱自己的人,甚至直到临死她都以为为腓比斯而死是值得的。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善良和单纯找不到容身之所。
《巴黎圣母院》——爱,无处寄托你看,这个世界多么讽刺,善良的人没有好下场,而那些道貌岸然的人,比如:寻花问柳的腓比斯却被这个世界所包容,凭他的地位和容貌,很快步入了婚姻殿堂。
这是怎样一个世界啊,似乎人人都必须变得自私、残酷才能生存。你看,即使是一无所有的市井小民们,也总以别人的痛苦变态地快乐着。
盘旋在他们迂腐的脑袋中的是这样的念头:既然宗教没有宗教样子,法官也没有正义可言,我们还能指望什么?那么,只有见缝插针地找“乐子”了。
可是找“乐子”也并非易事,一不小心就失掉身家性命。想着抢劫“巴黎圣母院”而一夜暴富的那些成千上万找乐子的人,都倒在了教堂门口的石阶上,永远不会醒来。
悲剧拉上了序幕,卡西莫多悄然失踪,“巴黎圣母院”的正义的钟声不再响起。善良的人们再也无法奢求,在里面找到灵魂的寄托。
——对于那些耳闻目睹过卡西莫多的人们而言,如今的圣母院一片荒凉,毫无生机,死气沉沉。这个巨大的躯体已经变得空空荡荡,剩下的不过是一副骨架。灵魂已经脱壳而去,人们看到的是它曾经待过的位置,仅此而已。这恰如一个头骨,只见眼眶,不见眼珠。
“巴黎圣母院”渐渐地只成了某些人争权夺利的战场。那些深藏不露的当权者的把戏,让巴黎圣母院里的灵魂战栗,让十九世纪初的巴黎的空气中飘满了腐烂的味道。
《巴黎圣母院》——爱,无处寄托【简宝玉日更第十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