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实践

职场中的自我实现,面对空虚和无力感的思考

2024-08-17  本文已影响0人  管理顾问王荣增

有个朋友和我讲,她觉得工作没有了奔头,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她最常见的状态是找不到工作的成就感和意义,她很希望能够在组织里做一些事,也享受事做成后的获得感和成就感,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她都觉得力不从心,有一种很强的无力感和挫败感,往往觉得很空虚和孤独。

在我的认知里,这位朋友不仅是个工作狂,而且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一直都特别努力,能吃苦,敢拼搏,在她的体系内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外人看来,她现在也处于一个很好的位置上,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当她和很多人讲起近年来的空虚和无奈时,常常会被认为是矫情!甚至有时候身边的人也不会理解!

而事实上,在我看来,她的确是在思考和琢磨是否还能够有更好的发挥,一想到还有20多年退休,而如果就是现在这样的状态到老,想想都觉得后怕,当然,更多的还是不甘!而是否选择离开这样的环境,又始终下不了决心,利益的纠结是一方面,更主要的问题是,离开后似乎也没有一个更明确、能够解决当前烦扰的目标和路径!

在我看来,她现在的状态是想做在体系内做更多的事、做更大的事,为他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自己也从中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就感!从而摆脱当前的空虚、迷惘和焦虑!而遗憾的是,她现在所处的位置似乎已经没有更多的资源,或者通俗地讲是没有抓手,无法支撑她去做更多事!所以,要实现更大的抱负,就要有更好的晋升,有更多的权力和资源!

一度,她认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足够拼搏,不怕苦、不怕累,不计较得失,就能不断的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而社会运行的逻辑是到一定的层级后,仅有努力、能力以及拼搏是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可能只是基础!这就好比我们大部分学生只要努力学习、认真扎实、跟着老师走,考试通常都能考到80分,甚至 90分,但是要考到95分,98分甚至100分,就不是光靠努力、能力以及认识就能做到的,他更需要的是天赋和运气!

依我的观察,一个刚入职场的年轻人,如果他有很好的业务能力、技术能力、执行力,还有比较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并且有良好的工作态度,不挑活,敢于向前冲,那么,很快他就会从他的同龄人里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关注,一旦组织里有了空缺,他有很大的概率被提拔为团队负责人、中层管理者等。

而这个人到了中层管理者位置后,如果仍按过去的逻辑工作,那么他很可能会处处碰壁,他可能会发现部门内部下属都不给力,横向同事也不配合,而上级领导往往也没那么支持自己……久而久之,他可能陷入深深的焦虑中,尽管有一些工作在他个人120%的投入下,也做得还行。

这中间根本的原因在于,作为一个中层管理者,他不再需要有很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他更需要的横向间人际协调能力、团队领导能力、任务分解能力,以及人才培养能力。也就是说,如果作为一个中层管理者,依然还深陷“埋头干活”的逻辑里,那么他会发现付出和收获有很大的不对等性,而且组织里很多机会似乎都与自己无关!

职场里有一个逻辑我们得正视,就是越向上资源越是稀缺,甭管这个组织的文化是不是纯粹,本质都是越靠近塔尖越是稀缺,在这个组织里的人需要成事,他实际上需要有更多的付出和牺牲(暂且称之为牺牲),只要这些牺牲他是符合社会正面的价值导向的,在我看来,或者就是应该投入的!

事实上,组织里任何一个人要想获成更大的事,就得有更多资源,或者更通俗地讲就要有更高的位置。所以,当有一些人和我聊及,他不喜欢他的上级,是不是要辞职这样的话题时,我通常会给一个建议:努力晋升到超越你的上级,以便有更多的资源去做事(前提是你希望在现在的组织里有更好的发挥)。同样地,前文提到的朋友问我她要不要努力去尝试晋升到更高的位置时,我毫无疑问的告诉她我的观点:要!但是也要做好一路荆棘的准备!

乔布斯创办了苹果公司,后面觉得需要一个更好的职业经理人,他自己去请了一个职业经理人,但是因为他和经理人的经营理念不一致,而董事会更支持这位经理人,所以乔布斯被自己创办的公司辞退了……1997,乔布斯回归苹果公司,担任首席执行官,这个时候,他完全有了按自己想法经营和管理苹果的权力和资源,也才有了后续苹果公司“改变世界”的辉煌!

2019年,我协助一家央企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在我去之前,我发现这家企业已经开展过3次三项制度改革了,2010年他们改革过一次,2015年又改革过一次,但均以失败告终,当时,公司安排我带着团队过去,我当时心里也很忐忑,但是当我和董事长交流一次后,我有了信心,为什么?因为当时的董事长就是2010年时的人力资源部部长,沟通中,这位董事长很有信心的和我讲:我当人力资源部部长干不成的事,我做董事长一定要做成!

事实上,我们确实把这个事做成了,而且取得很好的成效,到今天,5年过去了,这家企业仍然还在用2019年我帮助他们设计的整套三项制度管理机制!我在内部复盘项目成功关键点时,把“从‘人资部长’到‘董事长’”作为最主要的位置上。事实上,在之后其他的项目执行中,我常常也和客户讲,一把手推动某件事的决心和魄力占项目成功因素至少一半!

今年4月份,我脸上有颗黑痣不知是什么原因开始增生、变大,我到医院准备用激光去掉,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小手术,从就诊到手术不到半小时,术后医生提醒我:伤口3天内不能沾水,我说那是不是不影响我跑步?医生说,不行,因为跑步会出汗,汗水也是“水”。我后面一想,觉得医生这话说得很有哲理,确实有些时候那些感动我们自己的“汗水”,在他人看来和“水”是无异的!而实际上,它确实也是“水”!

钱钟书老先生讲,快乐总是悠忽即逝的,人生的乐事飘瞥难留,从字面上来看,“快乐”通常也是“快速的乐一下”,它不会是一个持续状态,更不可能是长期状态!也就是说,人在不同的阶段,追求的快乐和能够带给我们快乐的东西一定是千差万别的!这个意义上讲,空虚也好、孤独也罢,可能正是爱琢磨、爱思考的人常态!享受这种状态或许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就此躺平,每天优哉游哉,开始把很多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而有些人更愿意去争取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将自己放到一个更大的圆圈里,以不断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和追求!

这大概无所谓对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只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尊重自己的选择就行,行至晚年,能够坦然面对《钢铁是怎么炼成的》里讲到的“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欢迎关注)

作者简介

王荣增管理咨询师、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管理培训师、商业作者。专注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咨询及培训,著有《精进管理: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