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2023-12-02  本文已影响0人  橘梦的日子

世界的真相往往是残酷的,但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有自己的意识和思想,即使是很糟糕的环境,人也可以尽力往好的方向发展。

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将20人,学习成绩差不多的学生人为划分为2组,一组学生被称作学习好的好学生,一组被称为学习差的差学生。将分组情况告诉老师。但真相是分组完全是随机的,老师并不知道。

接下来8个月里,老师对好学生给予了厚望,教学中更关注这些学生,给这些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就算学生一时之间做不好,他们也认为这个学生肯定有潜力,只不过还没发挥出来。

结束之后,再次统计学生的成绩发现,被称作好学生成绩大部分都明显比差生的成绩高很多。

所以你当这些学生什么水平,他们最后就真的表现出了什么水平。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自证预言”。你预言局面会如何,你就按照这个想法去做,局面就真的就会如何如何。

这种心理学理论同样应用于家庭教育领域。父母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鼓励,即使一个孩子做的不好也要鼓励,因为只有鼓励和认为他能做好,他慢慢就能真的做好了。鼓励是为了提供动力,不打击信心。有心理学家研究同样的两个孩子,一个被鼓励式教育和一个被打压式教育,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我记得我上初中,第一次学习刷鞋,妈妈就教给我方法,先把鞋子浸湿,然后用肥皂打沫,里外侧边都要刷,最后用水冲洗干净。我第一次尝试,结束之后,妈妈说刷的真好,第一次就刷的这么好,太优秀了。当时真的给了我极大的信心。有了很大的动力并且觉得刷鞋也不是多难的事情。而后的几次刷鞋妈妈依旧是鼓励,突然有一次妈妈说:刷的很好,如果把鞋后跟侧边刷一下就更好了。于是我试了下鞋后跟那边,发现果然有很多泥被刷掉。我突然意识到我之前都没有刷这一部分。于是我重新检查鞋子还有哪些地方没刷,发现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刷干净,都可以做的更好,但是妈妈却没说,妈妈肯定是看见了。我发现我刷鞋其实刷的并不好,甚至很粗糙,但是妈妈依旧是鼓励,让我有信心做好,慢慢的一步步改正。我想如果一开始妈妈就批评说刷的真差劲,那我也就没有动力和信心把这件事做好了吧。所以鼓励真的很重要。

人心是一个叠加态。你想观测到什么状态,它就会往什么状态坍缩。

所以如果你有好的期望,结果就会有好的收获。

你把别人当成什么人,慢慢别人就会变成什么人。你认为自己是什么人,自己慢慢就会变成什么人。

比如一个人内心就对体制内比较反感,就会时常看体制内的弊端,人心不古,受贿贪污的新闻,那渐渐就强化了自己内心的厌恶情绪,慢慢就加深了这一观点,逐渐变成一个内心这样的人。

比如一个人总觉得外国哪里都是好的,空气都是香甜的,然后经常选择性的过滤信息看外国的好和国内的不好,慢慢就变成了一个崇洋媚外的人。

同样两个人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一个人悲观,一个人乐观。所造成的结果也会有大概率不同。因为悲观的人总是关注符合自己认知,加深自己观点的信息,逐渐固化思维,即使现实很残酷,即使悲观的人更客观并符合真相。但乐观的人总是讲一个故事给自己听,告诉自己总会有机会,那他就会关注一切改变现状的信息和机会,慢慢就从小事和细节寻求突破的方法,这是人心一个引导,即使是错误的盲目的乐观,也比悲观好,因为乐观至少能鼓励人向前看,努力找到解决困境的方法。而悲观的人却永远沉沦于困境,即使有机会突破困境,也因为自己不抱希望和质疑慢慢远离机会。

吸引力法则同样说明了这个问题。你关注什么,就会吸引什么,慢慢的你也就变成了什么样子。

这背后的原理和量子力学有关,世界的本质,即万事万物就是一种波函数,我们的想法和念头有一定的振动频率,这些振动频率会吸引具有相同振动频率的事物。同样频率的物体会共振,同样性质的东西会相互吸引。这就是同频共振,同质相吸。

其实从人的行为也很好理解这个概念,一个人心里怎么想是意识,思想和认知,思想指导人的行为。因此行为和注意力都被支配到这些地方了,那自然而然的一个人的能量也就聚集在这些地方,慢慢的形成正反馈加强了认知和思想,逐渐就在这方面有所进步和突破。就像同样2个坐牢的人,一个人觉得完了,这辈子就待在牢里了,所以就浑浑噩噩的度日。另一个人觉得总有办法出去,于是不断学习,每天认真工作,并且不断找机会出去,慢慢逐渐变成牢里面表现最好的,那以后如果有释放名额的话,一定会考虑他的。这就是人心的力量。

举的例子比较极端,大概说的意思就是:你认为怎么样,那这个世界就是怎么样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