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林巨老师直播的热点话题》(二十)

2024-10-21  本文已影响0人  黄思明

整理热点(周三10月2日国庆假期)

第一个话题,全民心理健康操设想,这虽还只是一个简单的设想,但是这是一个契机,一个链接的契机,一个链接时代的前奏和序曲,甚至可能会引领一个时代。

到时候,林老师出钱搞公益健康操,各自有各种版本的健康操,可以有媳妇版本、婆婆版本等等。林老师老婆建议婆婆版本歌词可以写成:“就是不给你带孙子,就是不给你带孙子……”

林老师说,但是请全网提建议,最后形成一个全民创作,共建共存的活成。

第一个热点话题,有关“混世魔王,浪子回头”,被称为史上最感人的一集变形计。林老师今天无意刷到,把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

2014年,一个小孩子名叫王成振,父母称他为“魔王”,父母都是生意人,常年在外忙碌,没有时间陪他。他对儿子补偿就是给儿子很多很多钱,使用“钞能力”,导致王成振这个小孩挥金如土,到处挥霍。

小孩当时17岁,辱骂老师,抽打同学,抽烟喝酒,逃课早恋等等,一样不差。老师说他是班里的“搅屎棍”,父母奉行,动手不动口的棍棒教育,,他混蛋起来,也和父亲对打,没办法送到《变形计》。

小孩对农村生活也比较稀罕,也就去了。他住在青海贫困山区的一个叫尚成苍的家,尚大爷是个老年人。他有一个孙女丫头和他相依为命。

小王同学新鲜劲过了后,就和节目组发生冲突,拿起棍子就打人,想打谁就打谁,这个尚爷爷就拦住他,给他轻声安抚,给他擦脸。

吃饭时间,爷爷把唯一的几片肉夹给他嘴里,还亲密的喂到他嘴里。他把小王当做自己的亲孙子,孩子好几次和节目组发生冲突,尚爷爷没有一次责备他,而是和节目组道歉。

这个17岁小孩,被父母忽视,被同学老师嫌弃,处处被指责,唯独在这个尚爷爷这里成为一个宝贝疙瘩,没有指责,没有嘲讽,没有任何的教育,只是陪伴,只是关怀。

高潮时,孩子要去上学去,上学是要缴费的,交土豆,他爷爷没有土豆,爷爷就挨家挨户去借。放学时,小王看到爷爷背着借来的土豆去交给老师,他哭得一塌糊涂。

从此,爷爷就生病了。医生说必须得治,住院费要五百块钱,爷爷掏不起五百元,爷爷可能五块钱也没有。小孩也没钱,最后他把金项链给当了,凑了六百块钱,给爷爷治病。

林老师说,这个孩子在遇到一个真心关心他的人后,内心良知就被渐渐唤醒了。我老说人性第一原理,小婴儿对妈妈的爱的链接的渴望。我也常说人性本善,生命是充满良知的。这是我既有的坚定的观念。

节目快结束的时候,这位17岁孩子成了唠叨的“家长”,不停地嘱咐爷爷,“这个你要注意,那个你要注意”,变成了一个老太太了,这个你要小心,那个你要小心。临走时还给爷爷磕头。

有评论说,人家都上演戏拍戏,这小孩搞成真的了。小王承诺一定会再来看爷爷。后来还给爷爷盖了新房子,买了家电,在爷爷的孙女患癌去世后,他也第一时间赶过来陪爷爷。两年后,爷爷过世,他也亲手为爷爷下葬料理丧事。

小王还把对爷爷和丫头的爱,以舅舅的身份延续到丫头的女儿身上,后来这个小孩子和父母关系融洽,自己创业成了“小小企业家”,并积极地回馈社会,给贫苦地区捐赠物资。

林老师说,教育就只有一个字“爱”,不要整别的用不着的,这个案例很让人感动,我都忍着泪水。这个爷爷给了孩子什么呢?只有爱,给他尊重、理解、体贴和包容,就这些,没有了。

他们相处一段时间后,在小王的心中,他和爷爷之间建立起来深厚的链接。在小王心里,爷爷成为他最好最好的“妈妈”,当孩子遇到“好妈妈”的时候,他的良知被彻底唤醒,他的爱也被彻底唤醒,所以我一再给大家讲,教育只有一个字,“爱”,没有其他东西。

我们就是添油加醋的佐料加得太多了,故事分享给大家。对于小孩子来讲,你只需要给其真正的关爱,就够了。

当你的孩子在被爱中长大的,他就会热爱驱动,鲜活灵动,就是废寝忘食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一个17岁的混世魔王,两个月的沐浴爱的光辉,都能有如此改变,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这就是爱的魔力,你的孩子天天在身边,你却不珍惜,不去好好爱,非要打压批评辱骂和控制。

第二个热点,有关演员王骁,被认为是内娱最惨星二代,王馥荔的儿子。近日,《凡人歌》以高收视率收官,剧中的那位就是王骁扮演。

这个王骁就是个星二代,但是他的演艺之路走得特别不容易,因为父母反对他进入演艺圈。父亲王琼舞台剧导演,妈妈就厉害了,是金鹰节、金鸡奖和百花奖拿手手软的王馥荔。

王骁自己对表演非常感兴趣,4岁就开始对演戏上瘾,8岁时就被儿童剧看中,妈妈给他一口回绝。爸妈自己当演员,知道演员很辛苦了。

但是,王骁心中的演员梦一直都在,父母不同意,他就曲线救国,他先从学习三维动画开始,成不了台前明星,就学技术做幕后工作,妈妈为了让他死心,只是同意他客串这个角色,他哪怕就是只是饰演一个角色,但是对走位神态语言等等,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妈妈说他九十多公斤的大胖子,没人请他演戏。

王骁就用七个月时间,硬生生减掉了三十公斤,后来他毅然辞掉工作搞表演,妈妈无奈才表示同意,然后在十多年时间里,就是跑龙套演配角,从不气馁。

2016年因为饰演《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司命星君出圈,接着他演了很多很多角色,接着拿了各种荣誉奖项,纷至沓来,马上也将要成为一线男星了。

林老师总结说,这就叫热爱驱动,这么被冷水泼都没有泼掉,这就叫热爱驱动,热爱驱动的孩子自带废寝忘食,自带持之以恒,自带无尽探索,自带绞尽脑汁,自带灵诗泉涌,自带内在平安,不会得空心病。

反过来,不要做王骁的父母了,多给孩子自由和空间,多给孩子真心的爱,允许他走自己的道路。很多父母都以自己的爱好,或者赞成孩子,或者反对孩子干嘛,这样是不对的。很多父母不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们往往不给孩子空间和自由。比如说,我们家的四姨妈,唱歌跳舞特别好,当年歌舞团把她选中了,给我岳母一口回绝了。这种事特别多特别多。

有句话说,男怕干错行,女也怕干错行。如果你多允许,多把时间给你的孩子,允许她做做自己想干的事情,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探寻自己的内心热爱。哪怕因此影响了学习成绩,也是值得的。因为最终孩子要有出息,一生要获得安宁,还是要看他的热爱驱动,是靠他一生都在做着他喜爱的事情,是靠他一生都在用他喜爱的方式,做自己喜爱的事情。

再次引用“当年明月”的话,他最后用特立独行的徐霞客作为结尾说,那么多帝王将相,都不是他要找的结尾人物。为何把徐霞客作为压轴人物呢?当年明月解释说,所谓百年功名,千秋事业,万古流芳,跟一件事情比起来都不算什么,这件事就是用你喜爱的方式度过你的一生。

我们可不可以,让我们的孩子,用他喜爱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人生呢?讲这个案例,我是希望天底下父母们,多多给孩子自由和空间,多多顺着孩子的心意,让她去做和自己的心和谐的事情,也就是发自内心热爱的事情。

这样你的孩子,无论是事业还是精神的幸福,都会非常不错。你想一个人非常拧巴,而另一个人身心舒畅,走在人世间的人生质量,怎么可能一样呢?

第三个热点,“童年幸福,才是真幸福。”朱永新教授是教育理论家,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他说,教育要关注孩子的生命,教育要关注孩子的幸福,很多父母都认为我做的这一切不都是为了孩子的幸福吗?你现在苦一点,累一点不就是为了未来的幸福吗?可是,童年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童年的长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的高度(给孩子一个足够长的童年,不要让孩子早熟)。

朱教授说,童年他能不能享受学习,能不能享受他和别人的交往,能不能享受探索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其实非常非常关键。

林老师说,我百分之百赞同这个观点,为什么?有个东西叫“回归”,就是说人总是会回归到童年的时空状态。如果你童年很苦逼,你就会经常性回到那个苦逼的状态,如果你童年时很幸福,你经常就回归到那个幸福的时空状态。也就是那句话“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疗愈童年。”所以,有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滋养,有的人,一生都在疗愈那个童年的创伤。

所以,现在那些所谓的认为,你现在苦一点,累一点,将来考上211和985就好了,这些人很幼稚很天真,很低认知,发现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以后躺平了。没有学习动力,上班都是过日子,磨洋工。为什么?因为他们的人生整个状态就是苦逼的。

一个苦逼的人,能有多少工作热情和激情呢?那就只能苦逼过日子了!他就不容易出彩,就很容易混在社会的最底层,我也是一个小小企业家,我招聘员工的时候,遇到大量的这样的人。三十多岁了,可能做IT的,女朋友都没有,拿着行业最低的薪水。但是,他真拿不到高薪啊,她就是工作能不干就不干,能少干就少干,能少想一点就少想一点。能少操心一点,就少操心一点,出了错,就是“不是我,不关我的事。”

林老师说,我看到这样的孩子,我真的很难过的。这些都是被父母摧毁的孩子,都是童年过得很苦逼的孩子,那些内心过着很苦而成长的孩子,内心都是恐惧驱动。只能那个鞭子抽一下才走一下,不抽就不走。到了工作之中,当然不愿意动脑筋啊,能偷懒肯定是偷懒了,能耍滑头就耍滑头。

或者有些人看起来很勤奋,但是不真正的动脑筋,他只是看起来很勤奋,至于说干不出来,不是我的错,懒得动脑筋。这样的人占了80-90%,我用亲身经历告诉孩子,告诉家长,你不要再恐惧养孩子了,你这样养孩子都是低端的生命,考上清北也没有用的,一样的。

想想自己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这样孩子,就是能懒就懒,不想思考。一种真的懒,还有一种就是“勤快地”懒。这两种人有一个特点,从来不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我老跟大家讲成功特别容易,因为你的对手太low了。只有身心健康的孩子,热爱驱动的孩子,被爱滋养的孩子,他们才有竞争力。

一个被爱滋养的生命,他没有天花板,但是很苦逼长大的生命,天花板特别的低,这是潜意识深处的智慧。他们的天花板就是“我是不行的,我是不配的,我是不好的”,这就是生命中最重的“三座大山”,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第四个热点,补习班话题,未来的教育没有补习班。朱永新讲,辅导补习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有效,中国教育研究院调查两万名孩子,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补习是无效的,只对很少一部分有效。

朱教授希望,未来的教育是没有辅导班的,你上数学课时,你就是一个数学课的工时,你上外语课时,你就是外语课的工时,政府来采购,这样就不存在补习的问题。

林老师说,朱教授讲的是未来的教育形式,会有各种课程工时,这个数学讲得特别好,只需要采购他的工时,这个人英语讲得特别好,只需要采购他的英语工时,这是他的创想,这个创想,现在就可以实现啊!

这么多短视频平台,很有趣讲英语非常好,有的人讲数学讲得非常好,这个思路如果实现的话,未来有可能形成学分制,但是……最重要的教育,都可能不是文化课,不讲了,这个话题没有多大意义,文化课根本就不重要。

第五个话题,有关蔡志忠。近日,在一场教育访谈中,蔡志忠就钱学森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中国长不出好苗子?”,他提出他的观点,都是被大人指导坏的,被大人“教坏的”。

他说为何人后来不敢表达,不会画画,不会写字,就是被教坏的。这样创作不对,那样画也不对,当小孩觉得你的要求她办不到时,小孩就只好退缩回来。中国至少有五百万学生学过奥数,出了哪一个数学家?孩子的成绩只要是为了证明给妈妈看,给老师看,这样都不会长大。

教育最大的本质,不是灌输知识到人的大脑,而是启迪每个孩子,发现并找到自己最拿手最喜欢的事物,这个过程是不能依赖老师教你的。

林老师说,我就想起来我们家香香来。我们家香香不是也爱画画嘛,她拒绝任何人教她。她这个孩子也是,拒绝任何人教她,和别人不一样。

她都是自己不知道怎么就学会了,搞不懂,她不知道拿了多少奖,几十个总是有的。现在网上不是有各种奖项嘛!她就经常去参加,最近都麻木了,拿了一堆奖状都不告诉我们。最近在画油画。我就问她妈妈:“他以前不是不太喜欢油画的吗?以前不是都画电子画嘛?”她说香香要去参加一个全世界最高的比赛,奖金有几万美元,这个比赛要用油画参赛。所以她就去学习油画了。

你看这个孩子活的。她也从不去找老师问怎么画,就自己画。我的女儿现在有两个特别厉害的地方,第一画画,没有任何人教她,自己琢磨,我也对教她没有任何兴趣。第二个做饭,做西餐做得可好吃了。做完饭了就请她妈妈,请她妹妹去吃。第三优点,对她的妹妹特别好,经常提醒她妈妈说“对我妹妹好一点,不要不和她说话,她刚上学呢,你多陪陪她。”

香香是一个特别有爱的孩子,我在想,养育孩子特别简单,你只需要给出心心相印的爱就行了。就是这么简单,然而越是简单的东西,往往都很难。

我认为,二三十年以后,我们课堂的孩子一定出大家,一半人出成就都在三四十岁左右。你们的孩子一定出大科学家,大艺术家,大歌唱家,大舞蹈家,大画家,大设计师等等。成绩怎么出来的,绝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需要你们心心相印的爱就够了。

就算你是“聪明蛋”,但是你的孩子和你是完全不一样的生命,你不用去对他的人生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