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知觉可靠么,不是直觉
今天第一天读《决策与思考》这本书,有两个方面给我很大触动,一个是认知不协调,另一个是记忆可被操纵。
知觉、直觉这些东西是不是靠谱的,我不知道,但是我并不完全相信它们。可是不得不承认,这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思考与行动的根基。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在我们的认知模型里真有如作者所说的这么大的“漏洞”,那么我们是不是经常被人操控而不自知呢。
举个典型的例子,谈到东北振兴与辽宁经济衰退问题,很多人一上来就把根源归结到人的层面。东北人不行,好吃懒做、追求安逸,而且有才华的人留不住,都跑到其他城市去了。
我们不评判这种说法的正确与否,单单这样观点提出后,很多人就开始从脑子里回忆东北人的样子,说话大嗓门、爱骂人、动不动就想揍人,一言不合就要干架、麻将馆一大堆等等。这些事实都有力的证实了东北人骨子里缺乏经常头脑,说得更直白的,东北人大多数是二愣子。
可是你去南方看看,成都人经常喝茶,一百米一个茶馆,至于麻将馆南方各个城市更是不胜枚举。他们那边有人玩牛牛(一种扑克牌)非常狂热。我就看到很多南方人爱吃爱玩。
你认为这样的人就可以更好的把经济搞上去么?
当把一件事的成败归结于人的因素时,这是习惯性的认知对位。因为我们的文化里,思想里,就是很认可一句话“谋事在人”,还有更进一步的“有人好办事”。
我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个知名的沈阳本地社群邀请一位社群高手来沈阳演讲,因为他是南方人,也没有来过沈阳。他问负责人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沈阳人是不是脾气特别大,很爱打架”。
我当时听到后就觉得很有意思,首先这位大牛肯定知识渊博、见识也不少,但是他印象中国的沈阳人居然是这个样子的。
其次,如果一位知识大牛都是这样看沈阳人的,那么其他外地人如何看沈阳人的,你可以想象了。
我不禁想起了孙路弘讲过一个故事,他曾经去过美国一个州,然后那个州的人问他是不是日本人,他说自己是中国人。然后州民说不对,中国人不是这个样子的,中国人应该是留辫子的啊。
孙路弘就好奇为什么他会这么想,然后这个人给拿出一张报纸,上面是关于清朝人的描写。所以你看,所谓的认知偏见可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
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更是千奇百怪,不过他们都一个特点,那就是通过部分信息去了解一个事物、一群人、一个城市,进而做出了一个在他掌握信息来看更加合理的推论。
试想如果我们按照固定的模式、偏见去评价与分析他人与事情,那么每次得到的肯定都是你最初想要的那个答案。
最典型的一个说法就是很多人都会说,我不是做什么什么的料儿,这个活我做不了。
仔细想想所有的职业,哪个是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胜任的,又有几个不是后天习得的。如果说成为科学家、医生、军人、政治家、记者、歌手等等都需要大量的练习,那么肯定有一个阶段是不擅长、不熟悉,甚至是屡屡失败没有进展。
想想看,就连说话的能力我们都是咿呀咿呀学了好几年才慢慢掌握的。
试问,还有多少偏见与认知失调在影响着我们呢?
千日行动 018号 2017-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