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练兵还拉拢立宪派,一手组合拳打出天际
本文首发于悦史君的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曾是东亚王者的北洋海军一笔归零,八旗、绿营、湘淮军等也遭遇重创,朝野上下感到震撼的同时,也纷纷开始了反思,提出各种各样的改革意见。
《马关条约》签订后,巨大的耻辱更是引发了国内外动荡,很多大臣提出了改革军队的建议,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也连发上谕,认为改练“新军”是今后奋发的“关键”,所谓“救时第一要义”。
从李朝回来的袁世凯,素以“知兵”出名,而且得到了李鸿章等人的信任,很快得到了编练新军的机会,就以新建陆军为班底,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
这时,清朝的危机更加深重,列强四处划分势力范围,激烈争夺地盘,他们还不断增加在华投资,企图从清朝攫取更多的利益。
生死存亡之际,从上到下的积极性被激发,维新派、革命派先后登场,清廷也开始实施“新政”,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袁世凯也一直在调整自己的节奏,借机获得更多的权力。
袁世凯在编练新军的同时,还创设巡警、兴办学堂等,一切西方的新事物都被他引进、利用,不仅被朝野视为“新政之首脑”,个人政治势力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北洋系成为任何人都无法忽略的一大政治派系。
而在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以后,同盟会等革命运动持续发展,国内立宪运动也是热情高涨。
袁世凯看到了中间的厉害关系,认为继续旧的统治方式没有出路,所有的问题归结一点就是“不立宪即革命,二者必居其一”。
袁世凯没有革命的动力,他认为立宪可以抵制革命,而且与北洋系的发展大有裨益,立马换了姿态,多次在奏折中大谈特谈立宪,给朝野留下深刻印象,也博得了立宪派的好感。
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郑孝胥、张謇等人在上海组成“预备立宪公会”,积极联络各省立宪派,要求清廷尽快实行宪政。
袁世凯对预备立宪公会的活动大力支持,并与张謇等人秘密联系,积极笼络立宪派新锐人物杨度,推荐他给慈禧太后和皇族亲贵普及立宪知识等。
袁世凯的一系列组合拳,让国内立宪派对他刮目相看,甚至认为他是宪政运动的中坚力量,在报上大赞他是“开明之巨手”。
实际上,袁世凯和他的北洋系跟湘淮军相比,虽然处处透露着新意,但他们其实是湘淮军的升级版,袁世凯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做法,基本上没有什么两样。
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一手创办湘淮军,有了相当的军事实力,袁世凯则由北洋军,同样也是晚清的军事大佬;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积极开办各种军事、民用官办企业,袁世凯也不遑多让;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对外交流频繁,掌握了从朝廷到多个地方的实权,袁世凯更是有所发展,成为能够左右朝政的势力。
袁世凯和北洋军自身强大的势力,再加上国内立宪派的支持,辛亥革命后掌握政权,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书评人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悦史君新书《大汉史家:班氏家族传》欢迎阅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