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篇:从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什么?| 问答03
每当你跨界学习新知识时,一定会听到各种负面的声音。
好一点的是疑惑和不解,差一些的是质疑和嘲笑。总之你不可能什么阻力都没有,这种阻力有时候甚至大雨学习本身的难度。
我经常鼓励周围的人,因为我知道:
“鼓励”这东西实在太稀缺了。
留言一:好奇老师有效传递知识的能力为什么说能打95分,这个能力是怎么样修炼的?
有效传递知识是我一辈子都在打磨的技能。
不论是之前在新东方当老师,还是至今不断写文章、写笔记,都是传递知识的不同方式。而通过学生们的反馈和文章的传播量来看,这一点绝对可以达到前5%。
至于如何修炼,其实又回到我们这周的话题了:
不要只用一个维度去解释。
每个人的认知范围以及认知角度都不同,只有你站在他的视角去解释才最有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
所以如果想提高自己传递知识的能力,就应该多去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用一个维度的知识去解释另一个维度的事情,通常会收获非常不错的效果。
前提是你的世界要存在两个维度。
理解:又学习了一个新知识,要有多维度的视角,站在对方的视角去解释问题,才能将知识有效的传播给受众。
留言二:在《七年就是一辈子》中说过,只有节点多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有“意外的连接”出现。“节点”多是否也是“维度”多的意思?多了就有“惊喜”出现?
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认为。
惊喜之所以称得上是惊喜,就在于它的不可预测。之前仅仅因为兴趣原因看到的一些知识,却在某天以一种从未想过的方式帮你解决了问题。
这种感觉哪怕只体会过一次,都会让你终生难忘,并且从此热爱上学习各种知识。
之所以说“某种程度”,是因为单一维度也可以存在很多节点。对着学习的深入,以前没有理解的概念可能瞬间被打通,进而对它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认识,也也能称之为一种“惊喜”。
所以不论是在拓展其他维度,还是在已有的维度中钻研,都应该时常回顾一下,看看是否有一些节点之间已经存在了交集。
说不定你现在已经错过了一些可以产生惊喜的节点。
理解:其实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在单一维度上深入学习,然后拓展其他维度。就能连接更多的节点,遇见更多的惊喜。
留言三:父母对自己灌输的概念是只要专业足够突出就行了,不要去学其他的东西。
我很幸运,碰到了鼓励我学习的父母。
当初我学习编程的学费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不过我父亲听了之后只说了一句:
学点东西总是好事儿。
至于学了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估计没人知道。但同样是由于“不知道有什么用”,有些人会选择先学了再说,而另一些人则会选择不去学习。
基于同样的理由,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中间的差异其实就是心智的力量。
打破这种循环最好的方法恐怕就是,自己亲身体会一下因为额外学习而产生的“意外的惊喜”。这可能需要不少时间,但是确实值得你去耐心等待。
理解:多学点东西是好事儿,不要问现在有什么用,将来一定有用。
留言四:一直学习只是喜欢不求甚解,导致原先的维度一知半解学习新的知识也是一知半解。
打造多个维度不代表走马观花的堆砌。
做事认真永远是稀缺的品质。即便是做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也能把它落实好、不出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这就好比盖房子。不论最开始时的第一块砖,还是几十层之后的那一块砖都应该认真码放,而不是随意一摆,草草了事。
同样我们可以打造不同的维度,但是对于每一个维度都应该足够认真,至少学过的东西就要让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只会说几个专业名词唬唬人。
所以重要的不一定是每个维度都深入且精通,而是自己在这个维度学过的知识、做过的研究都实实在在能够经得住考验。
理解:我们要对每一个维度打造都要足够认真,不一定都深入且精通,但要实实在在经得住考验。
留言五:之前在乎的人说学习没有用,自己也就悄悄地学,没学会也就算了。现在觉得反正都要被嘲笑,那就干脆光明正大地学。
我一直以来养成的习惯就是鼓励别人,尤其是学习方面。
泼冷水多简单,几句话就可以把你的热情浇灭。而且当你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几句打击的话更容易让你丧失信心。
而且风凉话说出来很保险。不论是放弃后省下的学费,还是不努力带来的轻松都是显而易见的。而因此失去的机会则没人能看见。
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的阻力从来不是来自于学习本身的难度,而是周围人的眼光和嘲笑。
相信我,我比谁都了解这种感觉。而且我还想提醒一句:
这些人永远不会消失。
所以不要期待某一天自己能获得百分百的肯定和支持。想等到那一天再学习,估计你一辈子也学不到什么。
理解:周围人的打击和嘲笑永远不会消失,所以不要期待某一天自己能够后的百分百的肯定。专注自己的成长,随别人去说吧。
PS1:这是阅读笑来老师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学习笔记,加上一些问题的回答和自己的所思所想形成的一篇文章。
PS2:打算花一年的时间再次理解和领悟专栏中的精髓知识,也欢迎有同样兴趣的朋友一起加入讨论和学习,微信:f186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