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臣之术”】——觉悟传统文化兴时态(14)
【论“人臣之术”】——觉悟传统文化兴时态(14)
一、臣术之概
人臣之术,是指为臣的方式和道理。
人臣之术有两层含义:
一层是为团队目标的实现献言献策,即为外部目标;
一层意思是为团队内部和谐、合作、正常运作行管理之用并维护领导权威,以保证各项政令、方针、政策得以顺利实施,让内部流程的命令链最短,执行端及时、精准实施,销售端及时、有效营销。
为臣可能是大内总管,可能是某专业部室的负责人,不仅保证本部门内部流程运作及时有效,同时要注重本部门、乃至企业整体是否按既定目标正常运行,及时纠偏,向总经理、董事长负责。
当一个人有幸来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工作,这将是个人成长最快的时候。凡事站在团队、公司角度看问题,工作就能做到位,当然其中会经历很多困难,这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动心忍性增益己所不能。
大臣事君所采取的原则,应首先看君主是明君还是暴君。
对于明君,大臣只要顺从其意即可;不得已而事奉暴君,大臣则应言君主之所长,不言其所短,做到柔而不屈,有机会则晓以为君之道。
作为大臣,应该做到顺、敬、忠。不谋取不正当的私利,这样心才能正,劝谏之词才能真正为国家、企业的发展、君主的个人发展有利。也是君主能够体会出大臣是否可以信任的判断依据。
做到不偏不倚,才能公正,君主才会觉得大臣的言论可以信任,这是最大的人臣之术。
二、正邪之甄
做臣子的方法是,服从命令,完成使命后要回禀君王,不要擅自行事,坚持正义不曲意逢迎,安于本位不妄自尊大,一定会有益于国家,一定对君王有帮助,因此不仅他本身地位显贵,子孙也能保得住。
大臣的言行有六种好的,还有六种坏的。按照六种好的去做就会荣耀,做六种坏的就会招来耻辱。荣辱是祸福的大门。
(一)六正
1.一切都在萌芽状态,苗头还未显露出来,就能清楚地看出存亡的征兆,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在事情没有发生以前就预先禁止,使君主超然地屹于显要尊荣的地位,天下都称赞他。象这样的就是圣明的大臣。
2.虚心诚意,进善言,通畅言路,用礼义劝勉国君,把最好的策略告诉国君,拥护国君的优点,补救国君的缺点,建功立业了,把成绩归于国君,不敢自夸是自己的功劳。象这样的就是贤良的大臣。
3.亲自操劳,早起晚睡,不懈怠地推荐贤能的人,经常称举古代的良言善行来激励国君,希望对国君有些益处,使国家社会得以安定。象这样的就是忠臣。
4.能够明察隐蔽的小事,预先看出事情的成败,提前防备加以挽救,反复引导匡正,堵塞漏洞,断绝乱源,把祸转为福,使国君自始至终都没有忧愁。象这样的就是有智慧的大臣。
5.遵守规章制度,担任官职,少拿俸禄,推让赏赐,不接受馈赠,衣服端正齐整,饮食节俭。象这样的就是有贞操的大臣。
6.当国家混乱时,国君做事不道,臣子敢于冒犯国君,当面指出国君的过失,不怕牺牲,即使自己死了,却换来国家的安定,也不后悔自己的言行。象这样的就是耿直的大臣。
(二)六邪
1.只图做官贪享俸禄,只谋取个人的私利,不专心办公事,有智慧不用,有能力不做,国君渴望臣下提供建议,贡献良策,他仍然不肯尽自己的职责,苟且求容地跟世俗之人沉浮,遇事左右观望。象这样的就是占位充数的臣子。
2.凡是国君所说的,他都说好; 国君所做的,他都说行。暗地里搜寻国君所喜好的,他就贡献上去,从此来取悦国君的耳目,投机取巧迎合国君,与国君为乐,不顾国君身后的祸患。象这样的就是谄谀讨好的臣子。
3.内心非常险诈,外表好象小心谨慎,说的话好听,做出的表情好看,但内心妒忌贤能。他想要推荐的人,就只赞扬他的优点不谈缺点; 他想要打击的人,就只夸大他的错误不谈优点; 使国君用人不当,赏罚不明,号令不行。象这样的就是奸臣。
4.智慧足以掩饰他的罪过,口才足以游说诸侯,花言巧语皆成文章,对内离间骨肉之亲,对外搞乱朝廷的关系。象这样的人就是说别人坏话,搞不团结的臣子。
5.专权擅势,把持国事,提高自己,结党营私,肥己富家,借此增加自己的威势,假借国君的命令,来自我显贵。象这样的就是窃国大盗。
6.用邪道来奉承国君,使国君陷入不义,勾结坏人结成党派来蒙蔽国君,来到国君面前尽说好听的话,离开了国君话就要变调了。黑白不分,是非不明,寻找机会攀附国君,使国君恶名遍布国内,还传到四周的邻国。象这样的就是亡国的臣子。
贤明的大臣,按照六种好的办事,不用六种坏的方法,所以国家地位巩固,人民安居乐业,生于世上让百姓喜欢,死了也被百姓怀念,这就是做大臣的方法。
三、人臣之道
(一)为臣之分
为人臣者,有态臣者,有篡臣者,有功臣者,有圣臣者。
内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难,百姓不亲,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说,善取宠乎上,是态臣者也。
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
内足使以一民,外足使以距难,民亲之,士信之,上忠乎君,下爱百姓而不倦,是功臣者也。
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政令教化,刑下如影,应卒遇变,齐给如响,推类接誉,以待无方,曲成制象,是圣臣者也。
用圣臣者王,用功臣者强,用篡臣者危,用态臣者亡。
态臣用则必死,篡臣用则必危,功臣用则必荣,圣臣用则必尊。
齐之苏秦、楚之州侯、秦之张仪,可谓态臣者也。
韩之张去疾、赵之奉阳、齐之孟尝,可谓篡臣也。
齐之管仲、晋之咎犯、楚之孙叔敖,可谓功臣矣。
殷之伊尹、周之太公,可谓圣臣矣。
是故,人臣之论也,吉凶贤不肖之极也,必谨志之而慎自为择取焉,足以稽矣。
(二)臣术之别
从命而利君谓之顺,从命而不利君谓之谄;
逆命而利君谓之忠,逆命而不利君谓之篡;
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
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
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
有能比知同力,率群臣百吏而相与强君挢君,君虽不安,不能不听,遂以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成于尊君安国,谓之辅;
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拂。
谏、争、辅、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明君所尊厚也,而暗主惑君以为己贼也。故明君之所赏,暗君之所罚也;暗君之所赏,明君之所杀也。伊尹、箕子可谓谏矣,比干、子婿可谓争矣,平原君之于赵可谓辅矣,信陵君之于魏可谓拂矣。
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
正义之臣设,则朝廷不颇;谏争辅拂之人信,则君过不远;爪牙之士施,则仇雠不作;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明主好同而暗主好独,明主尚贤使能而飨其盛,暗主妒贤畏能而灭其功。
罚其忠,赏其贼,夫是之谓至暗,桀、纣所以灭也。
(三)为臣之道
事圣君者,有听从,无谏争;事中君者,有谏争,无谄谀;事暴君者,有补削,无挢拂。
迫胁于乱时,穷居于暴国,而无所避之,则崇其美,扬其善,违其恶,隐其败,言其所长,不称其所短,以为成俗。曰:“国有大命,不可以告人,妨其躬身。”此之谓也。
恭敬而逊,听从而敏,不敢有以私决择也,不敢有以私取与也,以顺上为志,是事圣君之义也;
忠信而不谀,谏争而不谄,挢然刚折,端志而无倾侧之心,是案曰是,非案曰非,是事中君之义也;
调而不流,柔而不屈,宽容而不乱,晓然以至道而无不调和也,而能化易,时关内之,是事暴君之义也。
若驭朴马,若养赤子,若食餧人,故因其惧也,而改其过;因其忧也,而辨其故;因其喜也,而入其道;因其怒也,而除其怨。曲得所谓焉。
《书》曰:“从命而不拂,微谏而不倦,为上则明,为下则逊。”此之谓也。
事人而不顺者,不疾者也;疾而不顺者,不敬者也;敬而不顺者,不忠者也;忠而不顺者,无功者也;有功而不顺者,无德者也。故无德之为道也,伤疾、堕功、灭苦,故君子不为也。
有大忠者,有次忠者,有下忠者,有国贼者。
以德复君而化之,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次忠也;以是谏非而怒之,下忠也;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之持禄养交而已耳,国贼也。
若周公之于成王也,可谓大忠矣;若管仲之于桓公,可谓次忠矣;若子胥之于夫差,可谓下忠矣;若曹触龙之于纣者,可谓国贼矣。
四、谨志择仁
仁者必敬人。
凡人非贤则案不肖也。
人贤而不敬,则是禽兽也;
人不肖而不敬,则是狎虎也。
禽兽则乱,狎虎则危,灾及其身矣。
《诗》曰:“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之谓也。
贤者则贵而敬之,不肖者则畏而敬之;
贤者则亲而敬之,不肖者则疏而敬之。
其敬一也,其情二也。
若夫忠信端悫而不害伤,则无接而不然,是仁人之质也。
忠信以为质,端悫以为统,礼义以为文,伦类以为理,喘而言,臑而动,而一可以为法则。
《诗》曰:“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此之谓也。
恭敬,礼也;调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故君子安礼,乐乐,谨慎而无斗怒,是以百举不过也。小人反是。
通忠之顺,权险之平,祸乱之从声,三者,非明主莫之能知也。
争然后善,戾然后功,出死无私,致忠而公,夫是之谓通忠之顺,信陵群似之矣。
夺然后义,杀然后仁,上下易位然后贞,功参天地,泽被生民,夫是之谓权险之平,汤、武是也。
过而通情,和而无经,不恤是非,不论曲直,偷合苟容,迷乱狂生,夫是之谓祸乱之从声,飞廉、恶来是也。
传曰:“斩而齐,枉而顺,不同而壹。”
《诗》曰:“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此之谓也。
亲贤臣、远小人。贤臣在身畔,自然会发挥贤臣的作用,晋进忠言,直至纰漏,广开言路是顺理成章的。有了贤臣,远离小人,贤臣在重位,就会制定出一系列公正严明、顺应民生的法规。始得民心,方安天下。
如上,为人臣之术。
丁俊贵
2020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