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超50亿,联合300家企业落地1500所高校,他认为教育+人

2017-12-21  本文已影响0人  新经济100人

撰稿:李君宇   编辑:刘雪儿

如何摆脱一年收入几千元的命运?

2014年,刚从IBM出来的王浩博士,跟慧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方业昌博士去到贵州惠水县考察。当地村民以种植水稻、玉米为生,一年下来一亩地只有几百元收入。2016年,县城还有5.9万贫困人口。

2011年,贵州盛华职业学院成立,2012年以及后来的2016年慧科集团与该学院共建互联网营销、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等课程,通过派遣师资、输出课程教案等形式联合培养当地贫困生的互联网技能。

▲慧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方业昌

为什么要在穷乡僻壤的山区设置如此前沿的课程?王浩不敢相信这种做法。副校长告诉他,其中一个毕业生去了上海,月工资能挣到1万元,这甚至超过了在老家一年的收入

时代在变,学生、高校、企业对教育的要求也在变。

慧科集团定位做中国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综合服务平台,把学生、高校与企业、老师连接起来,做「教育里的京东模式」。「我们的使命是让每一个人随时随地获取优质的教育服务,并且实现可持续的职业成长。」方业昌对新经济100人说。

01

学生需要什么?教育公平性与应用性

古往今来,学生对于教育的需求无非是两个:一是能够平等地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所学的知识能应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

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高等教育开始变革,1977年恢复高考,570多万人获得了逆转命运的机会。1999年,出于多种政策考量,中国开始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扩招。

1999年,普通高校招生总数为153万,此后,高校每年都以40万人以上的速度扩招,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2016年,高校毕业生达765万以上,「毕业即失业」成为了难以解决的民生问题。

▲制图:彭瑞

为什么教育资源越普及,学生们找工作越难?2010年,方业昌从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州立)毕业后回国,他亲身经历了2007年和2010年美中两国移动互联网爆发的两个关键节点,大数据、移动云计算等企业对新兴人才的需求有增无减,但这方面人才却如同凤毛麟角。

「就业的根本矛盾不是供需矛盾,而是结构化匹配性矛盾,你培养的人不是企业所需要的。」方业昌说。

2010年,慧科集团成立,推出专业共建业务:预判当下前沿行业趋势和方向,连接高校与企业,将产业界技术转化为课程体系,加上企业的实践案例形成人才培养方案,输送给高校,进行人才联合培养。

第一个专业共建项目就是移动云计算。2008年,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AWS(Amazon Web Services)已经盛行,方业昌预计国内会相对滞后三到四年。

2010年,国内移动互联网爆发,手机客户端的应用和开发场景越来越成熟,开始倒逼云计算服务器的开发。

方业昌决定从母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入手,虽然之前在学校工作两年,但这毕竟是公对公的事情,不能单靠个人关系。慧科前期准备中做了很多标准化的事情,比如工信部软件司要做新兴产业的发展方案,但本身不管教育,就和慧科合作开发标准化课件。拿到背书后,慧科再与工信部直属院校之一的北航就好谈合作了。

2010年,慧科集团与北航合作推出了全国第一个移动云计算工程硕士专业,第一届招生97人,两年半学费4万元。

杨婕是第一届大数据专业学生,本科学习信息管理,涉及统计学、经济学、计算机等多个领域,虽然知识面广,但她一直不清楚毕业后自己能做什么。

大二家人叫她考研,2013年她以350分考入北航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硕士,对未来规划,杨婕终于清晰起来,「因为大数据在当时来看,已经是一个很细的分支了,那你基本上能看到自己未来的方向」。

慧科集团合伙人、首席战略官陈滢博士曾是慧科联合北航共建的首届云计算专业的主任,在「无教师、无教材、无大纲」情况下,他找来IBM、微软研究院、电信研究院等各行业的同事和朋友一起搭建专业框架和课程体系,首创了数据中心课程。

陈滢说:「不管在当时还是现在,我们培养目标就是一条,出去拿offer、拿高薪。」

据杨婕介绍,研一课程分两类,一类是概率、统计学、英文、政治等通用课程,一类是数据库、数据挖掘、模式识别等专业基础课。

老师也分两类,除了北航软件学院的老师传授理论知识外,还有一类是校外老师,慧科聘请阿里巴巴的师资,每周末晚上讲解企业实际应用,重点讲述数据处理、计算到最后产出落地的应用性。

「每一波起来的新型企业,其实它代表的不是一家公司,而是一个行业」,方业昌要求慧科集团一定要与这个行业的领头羊合作研发,例如阿里巴巴的公有云、百度的搜索营销、今日头条的信息流、腾讯的广点通,用这些头部企业的人才标准以及岗位需求来进行教学研发。

杨婕在研二的时候就和同学合作了词类划分项目,从热门事件中爬取上亿条评论,进行文本识别,按照语意的性质划分,最后通过算法形成可视化云图。企业出来的老师不会讲解技术细节或者公式推导,但他们会给出优化方案,如何调参、构建、提升准确率

毕业后,杨婕先后去到了百度、新浪微博,如今在阿里巴巴工作。她的同学除了两名读博以外,其他基本都工作了,30%去了深圳、广州,还有一些在江浙沪,大部分都在北京,全是互联网公司。

据慧科集团共同创始人、CEO岳喜伟介绍,慧科培养的第一届学生2013年毕业,平均年薪在15万-20万元左右,第二届录取学生涨到了600多人。方业昌说,当年北航研究生的平均月工资在7500-8000元左右。

慧科成功押注移动互联网领域应用型人才,2012年又顺势推出了云计算架构师等培养计划。

除此之外,慧科还为学生提供其他增值服务。集团旗下的慧科资本投资了20多个教育相关企业,比如英语服务、就业服务、留学服务等。「增值服务五花八门的需求,我自己做就不纯粹了,所以投资接入第三方去做,慧科本质上在做大学生流量入口的事。」方业昌对新经济100人说。

02

学校需要什么?教学质量与效率

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教学资源稀缺、教学质量不高、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2002年,北京市教委对50所高校做过一次调查,发现65%的学校由于缺乏师资力量无力继续扩招,86%的学校出现了硬件不足和经费短缺问题。

连教师资源丰富的北京都应付不了扩招需求,一些欠发达省市更不例外。秦永彬作为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副院长,一直想发展贵州的软件教育,但国家认定的37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大多属于985工程,想要在经济和教育水平发展有限的贵州通过审批更是难上加难。

2014年,慧科集团和贵州大学进行联合培养,采用「1+2+1」的方式。第一年学习基础知识体系,第二、三年进行专业课程共建培养,其中专业课程有1/3课程由慧科集团提供的企业老师授课,有2/3课程是贵州大学老师提供的专业基础课,最后一年由慧科集团全权负责学生实训。

▲贵州大学和慧科集团联合培养的学生项目答辩

秦永彬说:「我们发展定位很明确,就是校企联合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更强调学生动手能力。企业工程师要真实地授课,企业的实训也要带着学生去做真实的企业项目。」

贵州大学与慧科合作招生从第一年的150人一直增长到200人,招生门槛超贵州省一本线60分,学费一学年1万元,慧科集团与贵州大学按比例分成。除此之外,慧科每年还拿出100万元投资建造实验室,解决了基础设施不齐全的问题。

与大学合作并不容易谈拢,大家基本看样板,拿到成功案例很重要。最初三年里先从培养时长最短的研究生入手,慧科签约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前三年就服务五六个学校,那时候是最苦的,也是最幸福的。」方业昌告诉新经济100人。2013年第一届学生毕业,行业认同不错,慧科才开始融资,并加快高校合作步伐。

慧科想连接人与优质教育资源,一端是学校学生,一端则是行业老师。早期,慧科师资都是通过朋友或者同事拉过来的,后期慧科形成了自己的师资培养体系。

目前,慧科集团的师资库里有3000多位老师,一部分来自于各行业垂直领域的精英,一部分来自于原有院校的转化。另外,集团有不到100名班主任,负责学生日常工作,包括对授课老师的考勤和教学评定等。

「第一,在垂直领域有积淀;第二,对教育有热情、懂教育;第三,有比较好的整合资源能力。」慧科集团合伙人、高级副总裁管刚说。他负责老师筛选、培养和管理,每位老师都会经过专业人士、师资发展团队以及教学主管的三方认证,每学期至少有两次教学测评,满分5分,平均分至少要在4分以上。

「中国最好的大学基本都在一线城市,一线城市都会派驻最好的企业。」方业昌说前期生源相对集中在一线城市,但越到后期,师资越难以应付全国各地的教学需求。慧科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开课吧」,通过直播、录播、语音等形式发展在线教育,又延伸出了给高校提供在线教学的工具,即「高校邦」。

首都经贸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刘经纬一直在使用「高校邦」研发的实境编程产品。刘经纬平时工作除了备课、讲课、出卷子、判卷之外,还需要琢磨怎么把枯燥无味的编程教学变得有趣、接地气。

为了时刻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刘经纬会套用情景,把企业应用的重要性放在一堂课的开头,「这个网站是不是采用了世界顶级的架构?来这一节课我带着你们每个人都能做出来」。

「第一,学生得感兴趣;第二,有参与感;第三,学完之后就能用得上。」刘经纬总结了几个诀窍。他使用的实境编程包含两个功能。

第一是备课。教师通过创建章节、录制代码编写过程、添加语音讲解完成在线编程课程制作,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是教学系统。学生和老师在具有双向互动特性的视频上进行二次编辑代码。在网络工程课上,刘经纬教同学们做一个王者荣耀的购买装备网站,他在左半屏讲解代码,如何建模、对应购买记录,学生在右半屏跟着老师敲代码。

▲实境编程页面

除此之外,这套系统还能调用题库和模糊判分。刘经纬告诉新经济100人,出卷和判卷是老师最头痛的问题。每次考试需要出两套,出完得判卷子,如果判卷子尺度过于严格,会导致大面积成绩过低的问题,老师将面临重新调整尺度重新判所有卷子。

一般卷子包含主观题和客观题,主观题留有调整分数的空间。传统判卷子方法都是先用铅笔把所有试卷批一遍,算出不及格人数以及平均分,根据学生成绩调整为正太分布,需要再用铅笔和红笔判多次,这对老师的体力和细心程度都是挑战。

「去年出卷我是身心疲惫,因为担责任太大了。」现在这套系统存储大量题库,可以随时调用。系统通过对比标准答案和学生答案,进行深度学习,给出模糊判分,老师在调整学生成绩的时候乘以系数就可以了。

目前,慧科集团的教育解决方案和服务覆盖了上海交通大学、贵州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等1500多所全国知名高校、地方本专科院校,进行专本硕各层次的专业共建、实习实训、在线教育等多种合作。目前,慧科估值超过50亿元。

03

企业需要什么?生态搭建与专业技能

近两年,「生态」一词成为了创投圈热门词汇,无数企业试图打造自己的生态布局,其中不乏BAT这样的巨头,根本动力是培养上下游产业链人才,以此来促进自身产业的发展

「这是整个体系的建设,不是短期利益,它是更长远的考量。」腾讯教育行业总经理龚振说。腾讯需要更多不同业务和场景中的云计算使用者来促进生态循环,但目前人才的培养和融入还远远不够。

龚振以往见过的毕业生,所学知识与企业需求脱节,又欠缺一定的职业素养。每年通过校招的毕业生,需要多轮的职业培训。比如如何写好一封邮件,龚振经常看到应届生写的邮件没有重点,也没有写明合作团队的需求点,更多考虑的还是自己的目标。

「互联网产品变化太快了,新的东西不断被颠覆,像今日头条快手这种独角兽企业,它的形态可能在几年前都没有人能预想到。最核心的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龚振告诉新经济100人。

但现有的校企联合培养往往流于形式,不乏一些为了满足企业PR的需求。 「企业工程师们拿出精力去支撑教学,很难持续,因为企业毕竟还是以经营为重,这里面缺少一家能对教育内容深入研究的第三方。」岳喜伟说。

目前,慧科与IBM、阿里云、腾讯、百度、华为等300家企业开展共建课程体系、共建线上专区、建立线下联合实验室等合作,为企业及其生态系统培养和储备人才。

2017年,慧科与腾讯合作,腾讯提供部分师资和经典案例,所有核心数据经过清洗、脱敏之后融入到教学产品,讲师一部分来自腾讯的工程师,虽然没有报酬,但最后教学成果会落实在腾讯考核中。

2017年11月9日,慧科集团发展了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职业培训教育,成立「慧科培优」。职业教育更多强调知识技能的碎片化学习,并且具备很强的目的性。「比如说知识付费等方式,很小,但是让你特别解渴。」慧科集团合伙人、总裁王浩说。

目前,慧科培优从专业共建的课程池子里挑选出一些碎片化知识,结合训练,通过语音、视频、文字等形式来付费。慧科培优推出了2017年中国大学生美拍短视频营销大赛,鼓励高校学生参与短视频拍摄,两周时间就聚集了3000名学生,视频在美拍观看量达50多万。

这期间,慧科培优会引入企业实战课程,培养学生们拍摄、制作、营销推广能力。大赛组委会将根据网友点赞数、评论数计算总分,最后入选的队伍不仅作品会被企业采用,还能获得实习机会。

无论做高校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慧科要快速扩张必须高度标准化。新经济100人认为,教育公司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比拼的是,能否建立起中央厨房式的教研体系

「我一辈子都在追求怎么把个性化非标的东西标准化,你很难百分之百标准化。」方业昌又想,标准化也带来了同质化教育,「以后教育的终局,一定是如何在规模化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和自适应。」

这就好比服装行业,以前是裁缝量体裁衣,后来是工业化生产,如今又提倡C2M定制化服务。不过这对慧科来说,还需要继续积累大量的用户数据,才能为个性化服务打下根基。

方业昌已经在教育这条路上走了七年,最煎熬的时候面前一排烟头。慧科集团合伙人、集团品牌副总裁杜海震问他:「你能不能少抽点?你不怕死?」他回答:「如果以后活的日子比较舒服,少活两年也无所谓。」

创业这些年,方业昌发胖了、头发少了,「我说一个人愿意用『毁容』的状态做这件事,他该有多爱这件事。」杜海震说。

在更深的创业初心上,方业昌想在中国教育撕开一道口子,「我希望培养一批人除了技能上过关能找到工作外,这帮人不那么自私自我,不那么精致利己主义。」

他甚至希望自己能够建一所全球知名的私立大学,让自己的孙子一辈能够享受教育带来的改变。

「我认为教育领域一定能出现百亿级美元公司,整个教育和人才市场一定可以出现千亿美元公司,花二三十年去试,我们还年轻。」方业昌对新经济100人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