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辈子一定要读一遍诗经?
《诗经》距离我们很遥远,远到中间隔了2500多年的历史。为什么隔了几千年,还是有人想去读《诗经》呢?
一、传统文化,领略其独有魅力
读《诗经》就是了解我们的祖先,读我们的过去,读我们文化的根源。一个人没有文化,和原始人没有太多区别。一个民族没有文化,那就像风雨中摇摆的朽木,瞬间可摧。文化看似无形,但是其力量坚不可摧。我们现在很多的生活方式,也是由几千年前的人们一步步探索和领悟出来的。
孔子这样评价《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意思是说它真情流露,直抒胸意。
二、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说到学诗经的好处,孔子特别强调说:学《诗经》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确实如此,《诗经》中写了很多动植物,从篇目来看,就占了不少的篇章。有人统计,《诗经》里面提到的草有113种,树木有75种,鸟有39种,兽有67种,虫有29种,鱼有20种。这么多的花虫鸟兽,也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亲近自然的新世界,增长了见识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
读了《诗经》的前7首,像第一首诗《关睢》里的“参差荇菜”,荇菜就是一种水草类的植物;
第二首诗《葛覃》里葛就是一种长长的滕,可以煮泡后,织成粗布或细布,做新衣服。
再如第三首《卷耳》,如果不了解这首诗的话,起初读这首诗时,就会心生疑惑或好奇:这卷耳到底是什么?其实这也是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菜,它结的果就是苍耳,苍耳我们小时候就玩过,这样和我们生活联结在一起了。
第四首《樛木》,樛木就是那种生长在南方,被葛滕緾绕,树枝下垂的树。
《诗经》语言节奏短小活泼,读起来音韵朗朗上口,而且很多采用了复沓这样的章法结构特征,我们在读的过程中,也会觉得趣味十足。
像《桃夭》就是三个章节,写出了花、叶子和果子,除了第一章节的第二句改变较大,其它的都差不多。读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便也能感受到桃花盛开怒放时那种艳丽之美。
三、用诗经来表达情感和意境到底有多美
一本《诗经》,蕴含着无穷尽的思想和情感,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上至国家宗庙祭祀,军事战争、政治变革,下至平民百姓的蚕桑耕耘,屯戍徭役、婚丧嫁娶,娱乐游观。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通过诗经里的一首首短小的诗,我们可以领略和见识到古代人民的生活情感。
《诗经》里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浓郁的人情味,在诗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古人高兴、忧愁、感伤、离别、怨恨等种种情感。
写离别,有《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写相思,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写承诺,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领着女儿读《诗经》已有一个多星期,孩子的记忆力真是惊人。每天读着读着,7篇诗一个周都可以背诵下来。就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每天读几遍,就熟记于心了。有位作者说:家长在陪孩子读诗时,不必过于强调诗中表达的情感,只要将这些孩子熟悉的事物讲清楚就好。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我发现孩子在一次次的诵读中,她也会慢慢去理解诗文中的意思,也会逐渐体会到诗歌中的情感。
在读《诗经》的过程中,我们终也会被这种"温柔敦厚"的文学素养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熏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