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听话,那你该注意了
表姐家有个女儿楠楠,是大家公认的“好孩子”。
从小到大很少看到这个孩子哭闹,总是特别乖的跟在父母后面,也很少看到她像其他的孩子那样调皮捣蛋、犯错闯祸,亲戚朋友在一起聊天总是会说:
“你家孩子真让人省心!”
楠楠上学后,更是成为家长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学习自觉、努力,成绩名列前茅,和同学关系也很不错,老师在和一些家长聊天的时候都会拿楠楠做正面教材。
表姐也特别自豪,认为自己的教育非常成功。
但是我总是隐隐觉得有什么不对,孩子乖是好事,但是乖到没有一点“问题”?
很多时候,“没有问题”就是问题。
楠楠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不爱讲话,脸上的表情也不多,行动也少,总是很安静。
可能很多“好孩子”都是这样的,但这是一个孩子该有的状态吗?
我曾经问过她:
“楠楠,你快乐吗?”
孩子似乎对“快乐”的定义还比较茫然,我换了个问法:
“你羡慕别的小朋友吗?”
“羡慕”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有时间玩,我作业多,没时间玩...."
"你可以跟你妈妈说让她少给你报几个辅导班,你就有时间玩啦"
"我不敢说..."
“为什么?"
“妈妈说了,我是好孩子,好孩子就要听话。”
一时间我忽然很心疼这个被人夸赞了无数遍的好孩子,“乖乖听话就是好孩子”,这是无数中国家长对“好孩子”下的定义。
这样的孩子在家里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他们从来不会违背父母的意愿,这样的孩子真的“好”吗?
什么时候"听话”成为判断一个孩子好坏的标准了?
我们来看一下这类孩子的一些特点:内向、胆小、不善言谈、不善与人交往,只会顺从,不会质疑。
这些孩子并非真的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他们不敢说,不敢给父母或其他人添麻烦。这类孩子在学生阶段是非常受父母和老师欢迎的,因为他们满足了父母和老师的要求:好好学习,成绩好,顺从父母,不惹事,但是一个不会叛逆的孩子难道没有问题吗?
当然有!
缺乏人格独立
正常叛逆的孩子不会对父母言听计从,通过这个过程他们能渐渐脱离对父母的依赖,走向独立的自己。孩子会学习思考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会去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一个只会听话的孩子失去了这样的探索过程,什么事都听父母的,失去了自己做主的机会。
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中国很多这样长大的孩子,在选择大学、选择专业、选择工作的时候,都是父母做的决定。
缺乏热情和活力
一直听话的“好孩子”,其实是在为父母的意志活着,他们做的很多事目的是为了让父母高兴,自己是否快乐并不重要。所以虽然看上去孩子总是在努力学习,但是从空洞的眼神就可以看出来,这些孩子是努力带着一种自我强迫在学习。当孩子不是为了自己而活,对生活失去激情,孩子的人生怎么可能快乐?
缺乏开拓精神和合作能力
老实、内向的性格决定了听话的孩子不善与人交往,他们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也不敢拒绝他人的要求,通常很难担当领导的角色,因为缺乏说服别人的能力,也没有这样的勇气。
这类孩子可能在求学时期是学习领域的佼佼者,往往还都是班干部。但是进入社会以后,这类孩子不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因为社会比拼的不再是学习成绩和谁更听话,而是谁更有开拓精神和合作能力。
古人曾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到了现代,很多家长却把这种理念丢掉了。
为什么父母都喜欢听话的孩子?因为很多父母希望用这种方式与孩子建立情感链接,而培养一个言听计从的孩子,是父母最省力的方式。
很多父母沉迷于这种带孩子的轻松感和“成功教育”的虚荣心,忘记了去探寻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自然不能感知孩子的快乐与痛苦。
听父母的话和自己内心的话哪个更重要,很多孩子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思考。这其实是父母与孩子在进行权利争夺,父母胜了,孩子变成“听话的好孩子”;孩子胜了,孩子可能变成“叛逆的坏孩子”。
就像一个橡皮筋,父母这边拽的越紧,另外一边孩子只能用更夸张的方式来回应这个作用力。其实,父母稍微松一点点,孩子并不需要叛逆,依然可以成为一个健康成长的好孩子。
今日重点
乖和听话不能成为父母衡量孩子好与坏的标准,探寻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感知孩子的快乐与痛苦,让孩子的“好”体现在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快乐童年中,而不是只为了做别人眼中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