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扬州情
江苏 扬州,平原无山,作为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的都市,是名副其实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据说曾经隋炀帝为了看扬州美丽不可方物的琼花,大兴土木修了京杭大运河。这不安分的江南,注定了会发生一些不安分的故事,或者凄美动人,或者仅仅是一些童真童趣。
——题记
那时他还是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还是那么爱玩。和村里差不多的孩子天天在一块玩,一共七个,最大的大大他两岁、小的小他一岁,都属于最能能玩的。
家里屋前屋后是田和河,暑假里常常早起出去、日落回来,游泳、钓鱼、钓龙虾,有时候还偷人家西瓜;寒假的时候,尤其是祭灶节的时候,放火,烤东西吃,玩枪战……
一.水情
就说游泳吧,一群小屁孩在河塘里嬉戏。想想其实也算不上游泳,大家都是狗刨,一两个人来点自由泳,不得了了就,那就成为大家崇拜的对象呐!地点有五六个,ABCDEF,随机去的,都是村子附近的河塘。那么些人是怎么汇合的呢,水里见,就是A地,近,有人在水里打闹老远都听得见。那里水也不深,是别人家养鱼的。A是一个池塘,方方的,水不深,很清,那个时候很干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里面还养了一群鸭子。大家到了那里就去跳水,互相扔淤泥,把不会游的人拉到中间去喝水。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水性也是这么淹出来的。
大人是不许小孩子玩水的,怕淹着,但大家不管,大人路过的时候就一头扎到水里去,其他人就拍水,掩护不被大人看见。不过基本没用,因为憋气憋不住。为了延长憋气时间甚至使用过芦柴(植物)管,但是不保险,别人会在你憋气的时候往里面灌水,呛得不行。还好大人们并不是很在意,说说就算。
二.鱼趣
那时候河塘里有河蚌,可好吃了,用脚踩着了别动,一个猛子扎进去直接捞上来就好了,运气好能捞上一盆。鱼抓不到,看见他们在跳,就是没办法。龙虾较小,太机灵,又很会藏。钓龙虾得找对地方,不是每个池塘里都有,或者很少,因为龙虾要在小小的、水草多且混浊的池塘里才多而且容易钓;用癞蛤蟆作饵最好,抓住以后用刀把皮剥掉,然后在地上猛摔几下把腥味弄出来,一只癞蛤蟆够两三个人用的。用粗的呢绒线把肉扎紧系在根短竿上就OK啦。好的情况下一竿能钓五六只,它们都傻傻的用大钳子夹住癞蛤蟆,直接拽下来就行。饵是重复使用的,一天收获各一桶没问题,钓了几天就不行了,龙虾变聪明了,换个地方钓,歇几天再来。
在A地老玩就没意思啦,去B地。那是个水塘,也是方的,中间有个垄,把它分两边:一边水又深又凉,一边水又浅又热,大家称呼它深水塘热水塘。B地最好玩的是有芦苇丛,可以钻进去,不知道有没有蛇,反正男孩子又不怕,而且运气极好,也从没碰到过蛇呢!还有一种植物听人说叫蚊香,长得跟火腿肠似的。他每次都弄些回去,但是烧不着,都扔了。按说水边芦苇丛这种阴暗潮湿的地方极易生蚊子,不过傍晚的时候才开始多,那时候大家都自己回家了。
三.瓜结
夏天太热,去哪儿都不好受,呆在水里才是最爽快的。在B地,钻过芦苇丛可以上岸,那就是人家的瓜菜地里了。有时候渴得不行,哥们几个也不回家,猜拳,输了的去瓜菜地里“拿”西瓜回来,有人望风,有人掩护,一人匍匐摸瓜,贴耳敲两下,熟了,掐断瓜秧赶紧抱了走人。没有刀具,哪个力大点儿的一拳下去,瓜就裂了,掰成几瓣,大家分着吃。有时会摘些黄瓜来吃,被发现了赶紧跑,要过好几天才能再来,人家问了就说不知道不认识上次那些人。摘了黄瓜赶紧撤回水里,大家抢着吃,厉害点的抢了就往深水游,别人不敢去,那是真的很深,水也凉的很,容易抽筋,现在想想都后怕,幸好没出过事。
就这么疯狂的,一个夏天就过去了,时间飞快。虽然有些迷恋夏天,可以那么爽快的玩。开学,他不得不老老实实的去上课,脾性里野心难收,有点遗憾,只能等来年再如此疯狂的玩水了;不过那时毕竟小,不久就忘了,欢快如常。他开始盼望着寒假,盼望着那时可以有大把大把的时间肆无忌惮地玩冬天特有的游戏。上学的必经之路就是A水塘旁边的公路,两边是绿化带。绿化带里有一种树,树上包的跟头发似的,粘火就着,灭都灭不了,很有意思,兜里要是揣了火柴,免不了有几棵树遭殃。顺着公路还可以去镇上,带几个硬币去打游戏机,很常见的那种街机。虽然偶尔跑去逛马路、玩游戏,总觉得不够爽。
就在这盼望中,喝了腊八粥,吃了祭灶糖,迎来了新年新气象。俗话说:“腊八祭灶,年下来到,女孩要花,男孩要炮。”新年到了,可以有新衣裳,可以问父母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做好多疯狂的事情……
四.粥味
每年腊八,他妈妈都会变出各种各样奇异的果子放到粥里去煮,什么绿豆啊、红小豆啊、花生仁啊、蜜枣、杏仁、地瓜之类的都有,要是再放进去些糖就更好不过了。他甚至还常常帮着洗过果子呢!当一碗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粥盛放在围桌而坐的家人面前,开动勺子,看着妈欣慰的笑容,尝着香热的粥时,心里洋溢着怎样一种幸福啊!可惜大了求学,远离故土,再也没吃到那么甜美的腊八粥了。
过了腊八,期末考试,没几天就放寒假了。玩是天性吧,聪明的他从未把考试放在心上,很少听课,假期作业从来不做,却也门门优异呢!还写得一手好字。
五.祭灶放火
祭灶节时最火爆的要数放火了。俗语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除了给老灶爷换新衣服、吃祭灶糖外,还有小孩子放火的风俗,哪家的孩子放的火大,来年这家的日子就过得越红火。
大家本来就喜欢放火,见草就烧,烤东西吃,祭灶这天就更加肆无忌惮一些。七个小男孩又碰头了,在村庄周围四处放火,看到那些窜得高高的火苗,大家开心地笑了。
有几个人甚至从家里弄了地瓜和土豆来,弄个小土堆把东西埋进去,把草啊、干柴啊放放到土堆周围去烧。地瓜土豆不能太大,不然很难烧熟;也不能太小,要不然烧熟了剥去一层皮就没肉可吃了;拳头大小即可。
留一个人照看着,其他人继续去放火,追打嬉闹,转了一大圈回来,差不多火尽瓜黑,再闷一小会儿就可以吃了。这帮小子,吃东西从来没有不抢的,连抓带拿,也不怕烫手。最后一个个黑乎乎的小手、黑黑的脸,笑嘻嘻的回家。
这个样子自然少不了家长一顿说辞,他不在乎,做个鬼脸笑笑就了事了,毕竟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除了有些贪玩,还是挺懂事的。
六.除夕守夜
“年三十,贴花门。”然而在他的印象里,春联是大人们的事儿,他不过帮帮弄弄浆糊,没趣。
除夕守夜最刺激了,一帮孩子甚至更大的都加进来,逛马路、玩游戏……那时电视还没现在这么普遍,春晚,对于小孩子的他们,远没有玩那么有吸引力。村庄周围黑漆漆的夜色里,游荡着他们的身影,回荡着大家的笑声。走累了,便去村东头去玩荡秋千。那是大人们用麻绳和木板,在两棵大树中见弄的,很结实。一人坐在木板上,两个人在背后用推力送他,使之荡出去,荡回来时又是两人用力顺势一推,就这样越荡越高,在来回荡漾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听着耳旁带出的风声,心亦随着高低一凉一惊……玩者似乎永远不会觉得疲倦,就那么轮流着荡了好久,直到午夜各自家长来喊,才恋恋不舍得回家,就算回去也要折腾好久才慢慢睡去。
第二天,即大年初一,依旧早起。大人们说,这天是不能干活的,否则就会一年到头的忙碌受累。他自是不亦乐乎,巴不得整天玩呢!一群孩子聚在一起,又鼓捣玩的去了,那智慧的点子,真是层出不穷呢……一直到元月十五过了才算过完了年,也就意味着上学的开始;心里总觉得还是没玩够,想着假期咋就那么短呢?
岁月流转,很快就长大了;转眼,他已在他乡求学将近三年。儿时的玩伴儿散落在中国各个城市里,就算过年回家,也难得碰上几个,聚聚,把酒谈天,却早已找不回当年的心境。
他变得更加沉稳了,为人处事,有井有条,毕竟已经长大,算是个大人了。骨子里那份孩子气,早已被岁月掩藏;偶尔回味,也只傻乐或者说苦笑而已,嘴角抽动,一个弧度,仅此而己。
眼看又一个新年近了,他,即将还家;儿时的回忆,散落了多少,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了吧!
岁月让他成长,同时也失去了很多。如今的他,经历太多,没那么浮躁,也少了那份童真。成熟都是有代价的,如若可以,他,愿用文字刻录那段回忆,珍藏!
佛语说:天生万物,三界、六道,原有它本来的寿元;人则被查访、派定,只能活十年。人在阴曹、冥府,听判官这一宣判,就在案前直哭,极是伤心。后来,因为猴子,狗啊,牛的等等,看人可怜,才各捐出它们的十岁,来给人添上……这以后,十岁以上的人,再难得见着人原先的真性情……一岁到十岁,才是真正的人,是人的真正性情,十一岁以后,都掺了别的……所以真正快乐的只是十岁之前那段岁月。人,理应懂得珍惜。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