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每天写1000字

记录大学生活点滴DAY16(读丁玲有感)

2017-04-07  本文已影响36人  二楠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我们无法选择时代

总喜欢抱怨,为什么会在这样一个时代出生,在这样一个充满了铜臭味的时代,在这个存款永远赶不上通货膨胀的时代,在这个可以拼爹拼颜值而我偏偏啥都没有的时代。

然而,这没得选,你总不能选择回妈妈肚子里再造一下吧

对啊,我们对于时代是没得选的,既然时代到来了,那我们就要做点什么,要不然可真的就是“活着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了”。

不想对时代低头,那就尽自己努力去做一点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最近学英语很累,所以就读了一些关于民国时期的书,今日恰巧读到了丁玲,才读了一百多页,所以自己也没有很深的理解(本人天生就比较愚钝)。只是刚刚读完一点,又想到自己近日的苦楚,自己暂且写下一些。

关于丁玲

丁玲出生的时代可以说是中国最为水深火热的时代,但那也是自春秋战国以来思想最为活跃的时代,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学说以从未有过的喷薄之势迸发出来。自1840年以来,中国的大门就一点一点被打开,在中华民国的时代中国的大门更近一步的被打开。中国文人开始更为激进的接受西方自由民主主张个性的思想。同样,丁玲经过了五四运动的洗礼,思想自然也是追求自由。那时的她和我一样,20岁左右的青春年华,发表小说也被同时代的文人认可。然而,在经历了伴侣被国民党迫害后,她逐渐变成一个拥有双重思想的人。一方面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文艺工作,强调集体,牺牲个人,另一方面自己内心又充满了文人的那股子批判精神,渴望自由,渴望彰显个性。他曾在新中国初期受到过“斯大林文学奖”,曾做过主管文艺的主编,全国人大委员,政协委员。也曾无情的利用政治影响批判过萧军,然而却在1955年以“反党”罪名批判。

一个人的悲哀往往是整个社会悲哀的折射

我还没有看丁玲最后的命运如何,
但莫名的悲哀已经涌上了心头
在那样的时代里,个人的力量真的是好小,小到我们只能记住一群人的名字
个人的力量又真的好大,大到可以改变一个时代,一个民族

自我感思

个人超级喜欢看民国的历史,感觉那是一个充满了激情的时代,新旧交替,内外融合。刚刚在操场跑步我就在想,现在呢,如今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有感而发,选了毛主席的诗词)
丁玲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是时代的悲哀,正如当时的很多文人一样。有话不敢说,不能说,曾经的激情与理想,在现实面前都要妥协。
愿在这个时代里,我们可以主宰自我。

晚安世界,祝你好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