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事好文收录专题

乡村记事||乡下的

2022-06-17  本文已影响0人  雪千秋

“你们乡下的”这几个字最初是表姐对我们的称呼,表姐那时候还小,住在离我家六里路的街上。从她家出门二里路过一条河 ,翻过一个铁道,就能隐隐约约看见我们乡下的大树。

表姐称我们是乡下的,因为过年的时候我们只会炸绿豆丸子和麻焦叶。表姐家炸的是麻花,蚕豆花,果子糖。他们家的小麻花又酥又香,附近小集开店的人都去她家买。逢年过节的时候表姐拿一些给奶奶吃,我也跟着沾光。

表姐家来了客人,自己不用烧水,拿着一毛钱去茶馆里灌两壶。回来买几个烧饼,大姑父炉子上再炒俩菜,吃点麻花就点小酒  就行了。不像我们乡下的,再热的天也得一头钻进锅屋烧水,衣服汗的贴在皮肤上,一脸干净的进去,灰头灰脸的出来。

表姐嘴里嫌弃我们不会炸麻花,每次放假来到乡下就不愿意回去。午收过后,仓满缸满的我们乡下人,整个炎炎夏日每天都能挖上半篮子小麦,去换西瓜,换新鲜的桃子,换雪糕。大人孩子都能一饱口福,吃个过瘾。

她喜欢掏我家的鸡窝,看着老母鸡从里面出来,咯咯哒的叫着,欢快的跑过去拿鸡蛋。热乎乎的鸡蛋小心翼翼的包在手心里,激动的一路小跑找我奶奶赶紧煮了吃。结果乐极生悲磕了膝盖烂了鸡蛋。

看着我站在旁边笑,她便恨上我。后来从东北回来的父亲去她家,看见她就问我会走吗?她眼一番,撅着嘴,咬牙切齿的跟父亲说,笨的跟猪一样连爬也不会,怎么会走呢?据父亲说他当时听的心拔凉拔凉的,都两岁了怎么不会走呢?以为我从小身子弱落下什么病,成为一个瘫子。

父亲顾不得和大姑说说话,心急火燎的跑回家。看见我在门口撵的鸡飞狗跳,眼圈都红了,走过去抱着我差点落泪, 嘴里不停的说,会走就好会走就好。

比起每天能吃个白水煮鸡蛋,表姐更喜欢夏天的乡下晚上能席地而睡,夜色凉凉,星辰大海。蟋蟀耳边吟唱,知了夜夜声歌,时远时近孩子的哭声,狗叫声,一切的一切都让表姐感到妙不可言。

开学了,姑父骑着自行车接她回去,到了家门口抓着后座闹着又要回来。你说她怎么这么喜欢我们乡下呢?

“你们乡下的”这几个字只有表姐一个人说了管,别人都不行。我爷爷的太爷爷起初带着两个儿子来到这里开疆扩土的时候,此地一片荒芜,到处都是光秃秃的白碱地。经过祖辈们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才有今天的五谷丰登和郁郁苍苍。总有喜欢多事的人说我们村曾经是一个不毛之地的光头村,并把这种带有极具侮辱性的词传说给他们的下辈听。表姐的同学有知道的,在背地里笑她姥姥家是乡下光头村的,言语之中满是讥讽和嘲笑。

所谓亲多远护多远,表姐在班里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绝不允许任何人在她面前说诋毁乡下姥姥家一点不好。表姐直接找到那人,歪着脑袋瞪着大眼跟人骂架。乡下人怎么了?吃你的喝你的了?还是骂你爹娘刨你祖坟拿你当枕头了?

不等人家张嘴就张牙舞爪的扑上去,直到人家求饶道歉为止。

这一点让我们乡下人听了特别感动,父亲说没有白给她吃鸡蛋,知道护短。奶奶说这是她的根本之地,这样做一点没有错。嘴长在别人身上,爱咋说咋说。不过女孩子动不动跟人打架,太凶了长大不好找婆家。

大杨叔说我们乡下的头发长见识短,是因为没有人相信他。他跟着亲戚去矿上干三年活,回来的时候忘了自己家住哪,进村提着他爹的名字问。被村里人笑话好多年,大杨还没混好呢,就不认得自己家了。

他说自己做过天上的飞机,做过大轮船。孩子们把他当做一个很厉害的人,天天跟在他后面转。大人们不相信他:反正吹牛不要钱,大杨牛皮吹上天。

他恼了:你们乡下的就是没见过世面 ,跟你们说啥都是对牛弹琴。等明个我坐火箭给你们看看。

出门几天就张嘴闭嘴你们乡下的,你爹娘都是乡下人,你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那火箭能坐人吗?不得扎到你屁眼生不出儿子来?嘴里抽着烟脑锅子的霍爷爷,眼皮也不抬的问。

大杨叔被人七嘴八舌的说道,黑沉着脸,气的乱蹦 ,最后恼羞成怒:

你……你们乡下的人就是不可理喻蛮不讲理,哪天要是惹我生气了,或者欺负爹娘了,我……我就弄个炸弹把光头村夷为平地。

大杨叔这一句不长脑子的话,彻底捅了马蜂窝:

我的乖乖,你真厉害。有本事了,能炸你祖宗你爹娘了。

毛还没长齐看你能耐的,你倒是炸一个给我看看。

乡下的不讲理 ,你有本事永远搁城里别回来。

……

我们乡下人朴实,全当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的大放厥词,说过也就算了。年轻人听着不高兴 ,逢年过节一起喝酒聚会没有人跟他招呼 ,他也不好意思凑上去。谁让自己不识好歹的一时嘴贱呢?活该!家里过几天跑了,后来在外面娶妻生子,直到爹娘作古回来两次。

每次回来大家还是很热情的跟他打招呼 ,帮助他处理事情。他更为自己年少轻狂说的话感到羞愧。

退休时回老家收拾一院落,开个菜园,园子里子里栽花种菜  没事时当回红白喜事的主持人,父老乡亲谁家有闺女出嫁儿子娶媳妇孩子吃喜面,老人过世都找他。不论谁家有事都尽力去帮忙。因为嘴甜口才好脑子灵活,在乡下混的风生水起。见人就说,乡下哪哪都好,是他的生命之源,是他的根本所在。他要在乡下一直守着。

  听说他养了一只小黑狗,走到哪跟到哪 ,养一只大白鹅看家护院。院里都是水泥地,左边放着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右边搭个凉棚,下面放一张桌子,桌子上摆着茶壶几个杯子。闲暇时光坐下来,品茶赏月听花开花落,看霞看天看云卷云舒。

当然这是我向往中的浪漫生活,大杨叔没有我这般富有想象力。

现在我们的乡下成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一年四季都有城里的人坐车往乡下跑。只需要花一块钱,就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寻到一处让人愉悦的好地方。

一年之计在于春,最喜欢的当然还是春天的乡下。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到处开着油菜花,油菜花里盛开着桃花。一处一处的金黄,一树一树的粉红,一片挨着一片的绿油油的麦田。红黄相间,绿色怡然 ,让人看的挪不开眼。

路边开着不知名的蓝色小花,看着挨挨挤挤的野荠菜忍不住停下脚步蹲下去挖。不大一会,就能装满一塑料袋。怀着愉快的心情坐上返城的汽车 ,结束愉快的乡下之旅。回到家见人就炫耀:看,这是我从乡下挖的荠菜,真正的绿色无污染蔬菜。

这几年我们乡下周围的麦田里也像城里一样,竖起一栋栋钢筋水泥筑的高楼大厦。村里的土地逐渐变小,也许有一天会不属于自己。年纪大些的老辈人无法接受祖辈们耕耘几代人的土地,在自己手里消失。

土地是农民的根,没有土地的农民 ,心里空的像田野里的风。

他们不想要赔偿,不想住高楼,只想守着自己的土地一直到老。哪怕是拄着拐杖,也想在每一个晨昏,站在田间地头。看一望无际的田野里起起伏伏的庄稼,想着那些年热气腾腾的劳动场景,心里一阵酸痛。那是四季轮回啊!是生命的源源不息。

乡下的年轻人不甘心在城堡式的方寸间平淡如水的活着,像祖辈们一样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他们一个接着一个义无反顾的走出去,直到家乡变成心底里一处无法到达的乡愁。

而乡愁的另一端,两鬓苍苍的老人,守着那条逐渐干枯的河流。坐在那棵祖辈们栽下的大槐树下,等着还乡的儿孙,满目沧桑。

他们对城里回来的后辈们说,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他们和他们的村庄一样,会逐渐消失在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上。

那时候我们的乡下只有祖辈们一块块高耸的石碑,证明我们曾经在这里生活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