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主题|我的余生
一谈到余生,大家的脑子里都会毫不犹豫地想到几个有关爱情的句子,如:“余生,淡淡的生活,慢慢的老去,不辜负走过的每一份光阴。”可是余生这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又怎么能够知道会法师什么呢?一切尽在无常之中,就好比你年少的时候喜欢一个女孩子然而结婚生子的又是另外一个女孩子。
有漫长就必然有短暂,它们之间是对立的好朋友,余生的漫长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行为习惯,这就是生命的变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生活中的长寿与夭折的现象难道不足以证明吗?
你的余生是什么呢?是佛家的无欲无求呢?还是道家无为而无不为?又或是选择同大众人一样学习、工作、成家立业呢?
众人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抉择和行走的过程,这个过程原本就是在变化之中,所以没有一成不变的的过程。我想借用“真人”一词来发言,但你在真人的引导下,那么做什么都会很容易地完成——在真人的引导下,你在德的道路上行走就像有脚的人登上小突破一样轻松,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很卖力地行走。这是因为真人从来不以好物损伤其心,如众人最难忘的爱情、最最在乎的生命已经财富,所以这些因素便能趁虚而入地进入人的生活之中,时时刻刻地形象其身体健康和心理。
我们之所以注重余生是因为在余生中有我们的好物进入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认为它们的存在才能保证我们的生命安全以及幸福,可往往人越是注重的东西越会让我们担心、害怕乃至于痛苦,即好物能够使我们惊心动魄以及积劳成疾,然而我们却乐此不彼地钻进其中去。
我们钻进好物之中去就真的一定是错的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无论你钻进去与不钻进去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和机会。“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就是要让我们将那个存在分别心、妄心的假我杀掉,从而进入不死不生的“真君”境界——这就是生命的真相,即生命和死亡是平等的,如果你还觉得不平等的话,那么你的余生就会有数不尽的痛苦经历。
下面我用一个故事来表达一下我现在的情感:
慧海禅师,来参问马祖。马祖问他:“从何处来?”
慧海说:“从越州大云寺来。”
马祖问他:“来我这里打算求什么呢?”
慧海说:“来求佛法。”
马祖说:“我这里一物也没有,求什么佛法?你自家宝藏不顾,抛弃自家宝藏不顾,来问我做什么!”
慧海说:“哪个是慧海宝藏呢?”
马祖说:“即今问我者,是你自家宝藏。你本就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外求?”
慧海禅师一听,当即“自识本心,不由知觉”,身心踊跃,礼谢马祖。
这个故事故事我们当下就是余生,本心就是自己的宝藏,我们不应该一味地向外求,甚至在有时候我们应该停下来向内求——向内求得我们真正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