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妻子李闰一一继承夫志,巾帼英雄
李闰是维新志士谭嗣同的结发妻子,他们虽然是封建包办婚姻,却有着人间最真挚的爱情。
李闰,字韵卿,长沙望城李寿蓉的次女。
李寿蓉,号篁仙,长沙县河西杉木桥(今长沙市望城区白沙洲街道)人,他是咸丰元年的举人,又在咸丰六年中了进士,授户部主事。
李寿蓉工于乐府诗词,被誉为“湖湘五子”之一。
咸丰七年(1857),李寿蓉因户部钱钞案所牵累,身陷囹圄,入狱三年。
这时候李寿蓉的发妻蒋氏临盆在即,她受不了此等打击,不幸血崩而亡。
咸丰十年(1860),权臣肃顺被诛,户部冤狱得以昭雪。李寿蓉出狱复职之后,续娶王氏为妻。
王氏在同治四年(1865)四月生下次女李闰,可惜王氏也是个福薄之女,她在李闰6岁时就得急病去世了。
幸好保姆高氏为人忠厚,她受王氏临终前所托,视李闰诸姐妹为亲生女儿,悉心教娴仪则,学习诗礼。
转眼间,李闰已经到了出阁的年龄,她尊从父命,许配谭家少爷。
这位谭家少爷就谭嗣同,日后的维新志士。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长沙浏阳谭继洵的第三子。
谭继询,号敬甫,长沙浏阳东乡人。道光二十九年中举人,咸丰十年成为进士。
此时的李寿蓉与谭继洵同在户部任职,两人既为同乡,又为同僚,关系密切。
李闰与谭嗣同也算得上门当户对,佳偶天成。
光绪九年,李寿蓉在户部升迁无望,他决定不再入仕途,在临行前谭继询与李寿蓉相商,为谭嗣同与李闰完婚。
这年春天,谭嗣同专程赴鄂,与李闰拜了天地,结为夫妻。
期间李寿蓉非常的高兴,特亲笔书赠对联一副一一
“两卷道书三尺剑,半潭秋水一房山。”
谭嗣同对这门包办婚姻还是非常的满意,他自幼失去了母亲,继母对他照顾不周,现在有了妻子的照料,这让他感到无比的欣慰。
谭嗣同与李闰同岁,俩人情投意合,互吟诗唱和,参禅悟机。
婚后不久,谭嗣同与李闰一同返回甘肃。
李闰自从进了谭家的门,就成了一个贤惠的妻子,她起早贪黑,不辞辛劳。
早年的谭嗣同还是向往金榜提名的,他为了功名走南闯北,夫妻俩聚少离多。
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在儿子结婚后相继升任甘肃按察使和甘肃布政使。
光绪十五年冬,谭继洵升任湖北巡抚,而此时的李寿蓉亦在湖北、安徽等地为道员。
有一次,谭继洵见到亲家李寿蓉,劈头就是一句话一一
“你女儿是个好女儿,我儿媳也是一个好儿媳!”
俩人说完,拊掌大笑。
光绪十五年,李闰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传铎,乳名兰生。
谁知道,此子命薄,不到一年即夭折,更加糟糕的是,李闰从此不再生育。
俗话说得好,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
谭家人都劝谭嗣同为了香火,再纳一个小妾。
可是谭嗣同接受过新思想,坚决不肯纳妾,这让李闰即欣慰又愧疚。
李闰常怨自己没用,不能为丈夫传宗接代,每当此时,谭嗣同总是好言安慰,柔情似水。
谭嗣同在外求取功名时,深感清廷腐败,割地求和,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纵然金榜提名又如何,不能救国救民,这样的功名又何意义。
谭嗣同开始研究国外书籍,他从书上知道了日本的“明治维新”。
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30岁的谭嗣同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感到十分的愤慨,他决定联合在京进行会考的举人上书朝廷,要求变法、拒绝求和。
李闰虽是女流之辈,但她理解丈夫的思想,而且一直以乐羊子妻子自居,默默支持着丈夫的变法维新。
当谭嗣同发起成立中国妇女会,李闰出任理事,并承担了许多具体的工作。
后来,谭嗣同发起妇女不缠足运动,李闰带着家中不缠足的妇女走上街头,宣扬不缠足的好处。
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北上武昌,这时候他与李闰已经结婚15年了。
谭嗣同与李闰虽是老夫老妻,依然恩爱如初……
可是心怀天下的谭嗣同不能儿女情长,他长年奔波四方,为变改积级呐喊。
光绪二十二年2月,谭嗣同入京,结交了梁启超、翁同和等人。
光绪帝对国家的内忧外患深感忧虑,因此他对梁启超和康有为的变法很是赞同。
谭嗣同得知光绪帝支持变法,心中感到十分的高兴,他天真的以为只要皇帝同意了,那么变法就能像日本一样畅行无阻。
可惜的是,当时的中国不是日本,光绪帝的身后还有一个强势的女人,她就是大清朝正真的主宰慈禧太后。
不过说句公道话,慈禧太后一开始并不反对变法,她也想通过变法达到强国富民的愿望。
可是戊戌变法太过激进,尤其是废除八股考试,裁撤驿站,让八旗子弟自力更生的诏令触动了权贵的利益,引起了朝廷上下强烈的反对。
戊戌变法还想让光绪帝掌握实权,这下子可惹恼了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一直视权力为生命,她决不允许别人分享自己的权力。
久而久之,慈禧太后对变法的态度开始转变,她由开始的赞成到最后的厌恶。
由于颁发了那么多激进的变法诏令,光绪帝彻底失去了权贵们和八旗子弟的支持,而慈禧太后则借机赢得了朝廷上大部分的人心。
在变法的危难之际,谭嗣同写了多封家书给妻子李闰。
在这些家书中,谭嗣同只谈平凡的夫妻之情,家庭锁事,从来不说变法的危险。
谭嗣同不想让妻子为自己担心,但李闰知道丈夫处境不妙,她唯有向上天祈祷保佑夫君的平安。
随着形势日益严峻,不仅变法难以实现,连光绪帝的皇位也岌岌可危。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只是一介书生,他们空有报国理想,可内无亲贵,外无军队,变法只是一纸空文。
康有为、梁启超急病乱投医,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新军首领袁世凯身上,指望他能囚禁慈禧,诛杀荣禄。
袁世凯是个政治老狐狸,他权衡利弊后,决定倒向慈禧太后。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听到风声后,分别逃往法国、日本。
戊戌变法只实行了百日就告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谭嗣同可以逃走,但他选择以死明志。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决心以自己的鲜血唤醒民众之心,他静静地呆在家里等待着朝廷来人抓捕自己。
李闰舍不得丈夫离去,可她知道丈夫的脾气,她强忍悲痛,悄悄抹去了眼泪。
谭嗣同被捕入狱了,李闰买通狱卒,前去探望,她伤心地说道一一
“复生,我还未给你留下一子半女呀,如今你却要离我而去了。”
谭嗣同轻轻一笑,对妻子说道一一
“如今国家昏暗不堪,前途未明,深受外国压迫,现在生一个孩子,就是多生一个奴隶。让孩子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还不如不生。”
李闰听后,泪如雨下……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8日,谭嗣同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
在那天,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此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
据说当时的刽子手连砍数刀才割下谭嗣同的头颅,死得极其壮烈。
谭嗣同想以死唤醒民众之心,可围观的民众只是不解地看着这一幕,他们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要造反。
谭嗣同就义后,李闰悲痛欲绝,15年夫妻匆匆而逝,她真想与丈夫同去极乐世界。
可是李闰不能死,当年她幼子夭亡后,公公谭继洵让谭嗣同的一个侄儿兼祧给李闰为子,并且把两个侄女的教养重担一并交给了李闰。
李闰咬紧牙关,为了孩子,为了丈夫,她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
在以后的岁月里,李闰辛苦抚养孩子,修建谭嗣同烈士祠,宣传谭嗣同的思想。
除此之外,李闰还热心公益事业,创办了浏阳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和收养弃婴的育婴堂。
在辛亥后,李闰还曾任浏阳女子学校名誉校长。
1925年,李闰逝世于大夫第,享年60岁。
李闰一生坎坷曲折,幼年丧母,婚后丧子,中年丧夫,但她凭着惊人的毅力闯过道道难关,并且继承丈夫谭嗣同的遗志,不愧为巾帼英雄,女中豪杰。
李闰去世后,葬在其夫谭嗣同墓后方,这对伉俪终于可以相依相伴了。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㚥):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兰自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