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简友广场每天写1000字

245/365 给宝贝的第135封信:自欺欺人的大脑

2021-01-19  本文已影响0人  珍珠能量站

亲爱的宝贝:

今天我做了一件事:准备课件。

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看到一个短视频里的一句话:所有我们喜爱的事情,都是又爱又恨的纠结。

我准备课件就是这个过程。

是喜欢的事,但是也充满挫折感。

因为永远会发现新的好素材,永远发现还有可以改善的地方,永远可以有优化的部分,无穷无尽。

做完了,回头看,总有毛病。

今天的体会:

1.哪怕是一件小事,做到极致也极其困难。

我们每个人都是凡人,都是普通人,很多事想做,很多事觉得简单。但是真正动手实践的时候,会发现跟自己的想象存在距离。

2.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

这次课程准备,前期没有着急。除了之前一致有课程等任务,还有个原因是一直觉得自己没有问题,肯定来得及。

说是自信呢,感觉是有点过度了,可以说是自恋。

当然,自恋是每个人都有的,不丢人。可是,因为自恋影响判断、决策和行为,就是不聪明了。

3. 大脑骗术很高。

今天工作了一整天,其实效率是不高的。有时候认为有好长时间可以用的时候,效率就不会高了。只有当时间是紧缺的,不足的,才会倒逼着高效利用。

就好像零食放在那里没人吃,一旦几个小孩子争抢的时候,东西忽然就变得好吃起来,而且会很快被吃光。

人的大脑是很善于欺骗我们的。《自私的基因》里说,基因非常强大,强大到支配它所在的生物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行为。

比如为了让人类生存下去不至于快乐或者痛苦的发疯,大脑选择性的忘却一些记忆。

最应该休息的人不休息,最应该读书的人不读书,最应该工作的人不去工作,最应该学习的时候,很多人不努力学习。

为什么呢?

因为“看起来感觉很好”是一剂强大的安慰剂,有了这个安慰剂,人们就愿意持续的做自己想做的,但不是应该做的事。

晚上,一位研究生同学发来她的读书体会,又说到了现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我问她,你的目标明确吗?她说明确“顺利毕业”。我问“毕业要求是什么”,她说“大概、好像要发一篇SCI文章。但是这个是导师要求的,学校没要求,所以也不确定是不是真的要做到。”

这说明目标并没有明确。

毕业要求需要跟导师确认,但是直接问导师毕业要求似乎不妥,于是就这样拖着。

为什么要假装已经知道要求了呢?

因为这样可以让自己有“看起来很厉害”的感觉。

只要问题不解决,就不需要真的写文章,不需要面对老师的不满意,不需要面对自己学术能力还不足的现状。

一切就为了“看起来很好”。可是假的就是假的,真相总要面对,而且越晚越惨。

通过梳理,她看到了自己的“内在固定型思维模式”,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坦白说,我做教练真的是挺有天赋的,很轻松就有成果。看来我要多抽时间做教练练习了。

亲爱的宝贝,有几个问题,是我问这位研究生同学的,现在我也送给你,你会怎么回答呢?

期待你跟我分享答案。

珍珠

2021.1.19日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