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近代史的教育是怎么样的?

2020-02-21  本文已影响0人  天天天蓝_20ff

这周空闲我学习了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讲《英国近代史》的课程,该课程涵盖了行政,宗教,文化,教育,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作为从事国际教育,熟悉英国留学的我来说,教育板块的内容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以下是我根据我听到的内容进行的一些梳理分享给大家:

15-17世纪

只有贵族阶级和社会精英(神职人员,律师)及他们的小孩才有资格接受教育。据统计,当时去学校上学的小孩的比例少于10%大贵族们一般会请老师到家里来,为自己的子弟授课。 当时理想的教育模型是这样的:

7-14岁 阅读一些拉丁著作并开始学习希腊文

15-17岁学习逻辑学,修辞学,历史,诗歌

18-21岁 学习 哲学和伦理(尤其是柏拉图的作品)

22岁 开始学习法律

同时,学生应该接受一些身体的训练—骑马术,运动,军事艺术,舞蹈

舞蹈当时是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艺术,因为培养了贵族的优雅气质。然后他们会到牛津,剑桥这两间历史久远的大学去学习;或者去伦敦的四大律师学院去学习,拿到本科硕士学位。贵族绅士在牛津,剑桥里学习的时候,是跟老师坐着吃饭的;睡觉就睡在老师的屋子旁边;这些老师的工资是由这些贵族家长支付的,导师也会为这些学生特别准备一些学习的材料和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 这是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最早的学徒制的学习模式。

到了16-17世纪,由于宗教改革,新教成为了英国人民推崇的一种宗教为了更好的与上帝沟通,神职人员除了自己要具备阅读写作的能力外,还要承担起传授知识的责任;正是这种意识从某种程度上是把教育从社会精英/贵族的阶层扩展到了普罗大众。 新教认为教育对救赎平民大众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他们很强调对学校教育和基础读写能力的培养。 当我听到这里的时候联想到难怪西方(英国,美国)会有那么多教会学校,而教会学校的质量往往都不会差。了解欧洲历史的同学会发现国家宗教与政权教育文化都是息息相关的。这种变革效果如何?从17-19世纪期间建立了一批大学,比如我们熟知的英国利物浦大学,利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等等一批大学。举个例子,1580年 英国伍斯特郡(英国中西部一个很大的郡)只有23%的神职人员能大学毕业;到了19世纪,这个数字增长到了84%;其他区差不多也是这样。

综上所述,宗教的改革和教育改革密不可分,随着新教的推行,英国的教育慢慢地从社会顶尖阶层才能接触到的精英教育转型成了普世教育。我们现在能接触到的英国的中学/大学,很有可能就是100-200年的历史。我个人认为,英国最核心的一点是他们善于把祖先好的东西保留下来,传承更新,不断迭代,完善;同时善于向其他国家学习好的内容,并通过创新融合到自己的文化中。想到了我们自己的国家,2000多年的文化荟萃,比如说孔孟之道,却没有很好的保留传承,着实可惜。若直接用拿来主义的方式照搬西方的一套是否真正适合我们东方的孩子?值得我们每位家长深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