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258-3 大雅•生民之什•桑柔(三)
《桑柔》是一首劝谏君王要安民保民的诗。
-
为谋为毖,乱况斯削。告尔忧恤,诲尔序爵。谁能执热,逝不以濯?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
为国谋划能谨慎,祸乱状况可减轻。告诉你要体恤人,教你任贤并用能。谁能手拿烫手物,不用冷水来冲凉?这样为政怎能好,大家受溺遭灭亡。
-
如彼遡风,亦孔之僾。民有肃心,荓云不逮。好是稼穑,力民代食。稼穑维宝,代食维好。
-
就像人们逆风跑,呼吸困难口难张。百姓本有肃敬心,可是有劲没处使。重视农业生产事,百姓辛苦代耕养。耕种收获国之宝,代耕之民最是好。
毖:谨慎。
斯:乃。
削:减少
尔:指周厉王及当时执政大臣。
序:次序。
爵:官爵。
执热:手拿烫手的东西。
逝:发语词。
濯:洗。
淑:善。
载:乃。
胥:皆。
遡:逆。
僾:呼吸不畅的样子。
肃:肃敬。
荓:使。
不逮:不及。
稼穑:这里指农业劳动。
力民:使人民出力劳动。
代食:指官吏靠劳动者奉养。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国风》是按国别编排,《雅》《颂》则以十篇为一组,以每组篇首的篇名为组名。
如《小雅》从《鹿鸣》到《鱼丽》十篇,就称为《鹿鸣之什》(伍、什是中国古代的计数单位,“某某之什”,即某某等十篇诗)。《大雅》从《文王》到《文王有声》十篇,就称之为《文王之什》。《周颂》从《清庙》到《思文》十篇,就称为《清庙之什》。十篇以上带有零数的诗篇,不另立篇什,就编排在最后一组篇什内。
《大雅》共有三十一篇,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的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
《荡之什》:荡、抑、桑柔、云汉、崧高、烝民、韩奕、江汉、常武、瞻卬、召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