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无边,风景无限
坐在会场,听讲台上的老师上课,这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场景让我想起江苏特级教师李仁甫老师的第一部教育专著《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作为生成课堂的首创者,他全面深透的向我们阐述了生成语文,还身体力行,用一个个鲜活的课例让我们领略了生成不可预约的精彩。最初拿到李仁甫老师专著的时候,我还不太理解为什么这样一部专著,题目里不出现生成的字样,而是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名字,现在想来,才觉得这个题目意义深远。语文有没有边,课堂又能让我们看到多少美丽的风景呢?此刻,我真切的感觉是:课堂无边,风景无限。
风景一:远方的温暖
来自辽宁鞍山的专家袁媛老师不远万里来到沙湾为我们传经送宝,用她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我们亲情奉献,上了两堂课,做了一场讲座,从课堂到课后,无不向我们传递着来自语文的情意,这份情,真诚而又温暖。她的课,真实、朴素,像涓涓细流,不知不觉流入孩子的心田,又像一粒种子,在与会教师心里默默生根发芽。袁媛老师的课堂魅力来自:1.注重知识的积累、迁移和拓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穿插与切入都如流水般自然。2.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尊重与呵护。她的课堂上,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她的引导耐心、细致,润物无声,包括学习方法,都在尊重学生、调动知识储备的前提下进行,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静待花开。3.真正的在教学生自主学习。《昆明的雨》是一篇自读课,袁媛老师就不讲,所有学习任务都交给学生自主完成,为我们上自读课做出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
二、身边的光芒
本次和辽宁专家一起进行同课异构的是来自三中、四中、五中的四名年轻教师,分别执教《散步》和《昆明的雨》,四堂课,独具特色,各有千秋。最突出的亮点有两个:一是朗读教学的突破。四堂课上,老师都以读带讲,朗读教学指导较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升。不仅关注到重音和停顿,还关注到标点符号,借助具体的指导,让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明显提高。二是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透。课堂上,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程度决定着课堂的深度和广度,听课中发现,我们老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明显增强,能找到不同的切入点,全方位、多角度解读文本,总能带着学生由浅入深去触摸语言的温度,让语言在不同形式的品味中熠熠生辉。
三、未来的方向
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之路永无止境,还需要一线语文教师更多的投入和付出,思考和实践。纵观次从活动,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主要有:1.朗读教学要力求更大的突破,不进关注字词重音、标点,更应该注重语气、基调和语气、停连的变化,让朗读指导更具体、更有效。2.对文本的解读要更好的落实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学完课文后结合自身体验走向生活。比如:教读《散步》,可以在学懂的基础上追问:你最大的收获和感悟是什么?你将如何去做,将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尊老爱幼、传承美德落到实处。
3.自读课要尝试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读课,老师就要尝试放手在教读课上就开始渗透学法,等到自读课时,就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成就感,最终学会学习。
课堂无边,风景无限,热爱三尺讲台的语文教师,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探索。相约同行,愿更多的语文人和我们一起,继续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