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本书

互联网让我成为肤浅的思考者

2017-01-12  本文已影响70人  8a65331f5b88

我们的生活每天都被各种新闻信息充斥,而仍觉得不够,看的越多就觉得越“饥渴”,每一个关键词都有一大堆的相关结果,每一个新闻都有其他的相关链接,对于任何一个新闻,一个知识点,好像都有无限的延伸.....关键词、标题党,所有的所有都在吞噬我们的注意力。

1.如饥似渴的大脑

当时针都已经指向午夜12点,我躺在被窝里,手机微弱的灯光照着我看起啦疲惫的脸。尽管很累,还是坚持刷微博,看看有什么我不知道“大事”发生,再看看朋友圈,有什么好友的最新消息(尽管我刚刚看过),但每一次发现上闪烁的圈1,甚至代表有更新信息的红点,都会让我兴奋。在最后实在实在挺不住的时候,也要自拍一张,并附上文字:明天开始一定要早睡早起,么么哒(づ ̄ 3 ̄)づ。发送~

如果你也是这样,这本书《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应该会引起你新的思考。

2.被碎片化的时间

要说2016年看的最多的书,就是关于时间管理的。碎片化时间管理,俨然成了时下热词,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让我们的时间变得碎片化?

就在阅读本书目录短短的几分钟,手机屏幕亮了19次,17次微信新消息提醒,2次软件更新提醒。结果可想而知,我的阅读时间碎的跟饺子馅似的。

3.阅读力、思考力、专注力的丧失

我发现自己变得很慌张,没有办法平心静气、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的去做一件事情(玩手机除外),甚至很少能够一气呵成的看完四页书。有视频的不看图片,有图片的不看文字,没有视频没有图片,文字也要重点提炼好,大字加粗。即便是这样,还只是标题重点扫一下,仿佛还有无数“奏折”等待自己批阅,这篇就草草的写个阅吧。

清净的环境,充裕的时间,全神贯注的默默记诵,这些都是“高级阅读”赖以进行的条件,现在基本上已经难觅踪影了。——乔治斯坦纳(1997年)

快速的获取大量提取过的知识,完全没有加入自己认知和思考,这让我们的阅读力和思考力逐渐不敏感起来。

4.肤浅的思考者

你有没有一听到什么问题,就上网搜索一下的习惯,小时候的观后感,长大后的年终终结,都没少借鉴一下他人,我们常常把别人写的不错,写出自己心声的,当做自己的思考结果。

过度依赖互联网,正慢慢地改变了我们的思考方式、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

快速的浏览网页,我们的注意力持续不断的转移,这会让我们的大脑在遇到多重任务的时候更加敏捷,但是,多任务的处理能力实际上会损坏深入思考和创新思考的能力。

小结:互联网要为我们的浅薄背锅么?

如饥似渴的大脑,被碎片化的时间,阅读力、思考力、专注力的丧失让我们成为了浅薄的思考者,但这一切是互联网的错么?互联网没有违背我们的意愿去改变我们的思维习惯,而是顺应我们的意愿的情况下改变了我们思维习惯。

互联网是工具,应该利用而不是成为它的奴隶。

1、在2017年每周日开展“再见,手机!”,把手机放起来,从早上9点到晚上7点。看看你的电量还有多少。没有手机能不能活下去。

2、看书的时候断WiFi断WiFi断WiFi

3、写文章之前列框架清单,先写,发现不足,再去找材料,不要一上来就搜索关键词

PS:平时的我看书超级慢,看不懂的地方反复阅读,这次参加八哥@八运会 的升级打怪读书会,尝试通过快速阅读的方式来汲取书本中的知识,2017很不一样的开篇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