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周钰教授:成功是一种人格
宫氏24期,再遇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针推科主任周钰教授,也更加真实地认识了一个做人低调、技术精湛的优秀学者和医者。
那天晚上,周教授夫妇和乌鲁木齐市中医院的杨茜主任等小聚,席间一句话记忆犹新。她说“明天上午能不能不先做实操,只讲理论,因为下午就有门诊,就没法听课了”。大家重道,相比于那些双眼只盯着“扎针”的江湖医生,周教授更追求“术”后的道。“英雄所见略同”,这同22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疼痛科兼麻醉科主任张金华教授所言高度一致。张教授少言多思,在学习班前二天并没有什么言论。在第三天的晚宴上张教授打开话匣,他说“疗效我已见证,就是要听听这个理论有没有道理”,听后释然。不闻道而专注于术,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术,会一有风吹草动就放弃术。
周教授学习宫氏,最初是间接学习,是通过其“老公”学习的二手宫氏。周教授30多岁即担任新疆最好的省级三甲医院科室主任,是最年轻的科室一把手,这也意味着一个人的能力与责任,于是也就是繁忙,于是就求助崇傑主任。宫小虎先生点评说象“崇傑主任这样没有复训能做出如此疗效的不多”,这当然是崇傑主任能力使然,但其中也有周教授的功劳,当疗效遇到困难时总是选择了正确的语言来激励,他们总是这样相互支持和帮助。“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成功女人”,“一个成功女人背后也有一个成功男人”。席间一亲属发烧积液,要进ICU,崇傑主任过去一针,症状大减,这是救人,也是助己,同桌人大慰。
周教授夫妇用他们的人品和疗效影响了更多的人。周教授说现在宫氏面临着二个怪现象,一是有的做的好的也不说宫氏,就怕别人知道宫氏;二是有的学了宫氏一做的不好就诋毁宫氏,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周教授是第三种,真正的学者大家的那一种。当她看到有复训的同学没有完全理解宫氏而愤愤然有上当的样子时,周教授耐心地引导。那天还听了周教授一个影响他人病例:一县级领导头晕,得躺在床上,而在半个月内省领导还要亲见谈话。在别的科室治疗无效后找到周教授,从躺在床上治疗到能坐着轮椅扎针到痊愈,没有耽误向省领导汇报工作,现在那位县领导已成州的一把手。真正的大家都是有情怀,有智慧。
周教授给人邻家女孩形象,却是一个工作学术上的女强人。周教授担任医院科主任同时还带着本硕连读学生,还兼任针刀学会等诸多学术组织副组委等领导职务,每年还主持不同级别的科研课题。从周教授身上我们感受到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是一种人格,是一种象周教授这样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