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高研院想法读书

三、用人之道模块8、教育家思维:怎样打造长期稳定的团队学习心得

2022-05-24  本文已影响0人  得到小师兄

一、课程回顾:(作者:李希贵,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

(一)强化对长期目标的认同,激发共建意愿

1、“育人”是一种价值观:

(1)甄选

(2)划小组织单位:在十一学校,我们让教师可以围绕一个独立的任务或项目,自建小组织,最少六个人,最多几十个人,像语文组、图书组、升学组、年级组等等。相关的人员搭配、任务组配、奖金分配、预算调配,统统组内成员说了算,校长、年级组长完全不会干预;

(3)责权利等边:就是从“利益”着手,让它和“责任”“权力”相等。

2、“利他”是一种品质;

3、想要一直打胜仗,就要让听到炮声的人指挥打仗

(二)消灭分心事件,引导注意力

1、双向竞聘:在竞聘中,教师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年级和学科,同时,会把聘用权从校长手里下放到年级组长和部门主管手里,给竞聘者和聘用者提供相互选择的机会;

2、营造盈余:要把双向竞聘的岗位数量设置得比人员数量多一点点,让所有年级、部门面向全校教师开放,确保每位一线教师最终都有会有岗位、都有选择权。

(三)给长期事业制造反馈

1、校友永远都知道这个地方他可以随时用,这根终身关系的纽带就连上了;

2、来办活动的校友,不是某个特定标准挑出来的,每一个校友都有机会把自己各种方面的成功,呈现给在校的师弟师妹,这是育人成果的最好展示

3、在校生有机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生可能性,这本身就是教育;

4、受邀参加活动的来宾,即使不是校友,他也会因此建立对十一学校的认同感

(四)总结

1、通过甄选,强化团队对长期目标的认同通过责权利等边,激发大家的共建意愿

2、通过做减法帮助团队成员消灭分心事件,通过“双向聘任”制度引导注意力;

3、给长期事业制造节点反馈不断让成果被看见

二、心得分享:

1、教育家思维所遇到的问题,我有什么解法?

我要做和要我做的不同

万维钢老师在解读史蒂芬·科特勒(Steven Kotler)的《不可能的技艺:巅峰表现入门》(The Art of Impossible: A Peak Performance Primer)一书中说:“如果你做的是别人安排的事,然后别人要考核你,你会想办法刷业绩、刷指标、走捷径、耍小聪明,对付对付就完事了。但如果是你自己想要做的事,你就会兢兢业业地去做好。”

在这一点上,万维钢老师的解读和李希贵校长的做法是高度的相似:强化对长期目标的认同,激发共建意愿。意愿改了,结果往往差距巨大。我曾经主持修订过客服人员的绩效管理办法,之所以修订,是因为客服人员“严重不足”,但是,培养和新增客服人员又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因此,公司希望人力资源部给出一个合理化建议。

经过半个月的调研,我理清了客服人员短缺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我要做”的设计方案:就是将原来的派单制改进成抢单制。具体操作流程是:一、核定标准工时,每单按标准工时核定标准费用,不论你干的快或者慢,每一单都是按固定的标准工时结算,这样,干的快的自然就拿的多;二、设定截止时间,超出截止时间,公司将按一定的标准扣除标准工时的一部分费用,所以,磨洋工就没有了支撑。

“我要做”方案实施之后,效果惊人,不仅客服人员短缺问题解决了,客服部整体人员还减少了十分之一,而且,客服部员工收入和满意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教育家思维所给出的思路,还可以用在哪里?

“育人”是核心

李希贵校长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教育家,他的《学校如何运转》、《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面向个体的教育》、《学生第一》等著作,都让我对他超越时代的宏大视角由衷的钦佩,而他脱口而出的金句名言,如“学校是孩子们犯错误的地方,在这里,犯错误的成本最低”、“良好的教育重在过程,成绩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十一学校是一所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等,都深刻的影响着越来越多追求自我精进的人。

其实,将教育泛化,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可以做到“育人”是核心,对于新入职的、新转岗的、新提升的等等各类新人,我们都应该抱着李希贵校长的理念:允许他们犯错、帮助他们成长、注重他们成长的过程,今天我们施以援手,他日我们将收获更多的助手。

独木难成林,一人不为众,只有在生活中时时刻刻以教育家的思维要求自己,不断的“育人”,才会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