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读书营八连【读书复盘】

7/10《跃迁》

2018-05-19  本文已影响0人  云大白

纠结体,要学会给生活做减法

“兴趣广泛”听起来是个褒义词,以前我以它为荣,慢慢我发现这是一个坑。

自从有了朋友圈,仿佛发现自己与各行各业的人有着链接,仿佛觉得自己见多识广,仿佛每个行业都无限美好......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古典老师说他已经关闭朋友圈好久了,并没有因此而错失重大信息,也并未因此失去朋友。

这段话给我当头一棒:我刷朋友圈的目的是什么?

羡慕一下别人?寻求同行者?怜悯一下自己?愉悦身心?

可是,这些人类的情感、智慧需求有没有其他获取渠道?当然有。

社交工具出现的终极目的是便捷沟通,便捷信息。

然而现实是:我们每天被大量信息围绕,被大量APP围绕,请问大家我们在觉得便捷的同时有发现什么呢?

选择变多,纠结体增加,感性烦恼困扰......

在古典老师的影响下,我已经不看朋友圈三个多月,最开始十分不习惯,到现在我会不定时翻看,但只要超过两分钟,自己都会觉得不耐烦,如果某一时刻特别想谁,会专门翻看一下ta最近状态或直接微信。

这种感觉真的很不错,尤其对于“兴趣广泛”的我而言,少了很多干扰,专注于自己的“年度成长计划”。

我是怎么改变的呢?

001.目标引导。想想自己的年度关键词,在手欠翻看朋友圈的时候尤其是看到无聊消息,心生不悦,用不愉悦感说服自己,同时告诉自己快去干活!

002.缺什么,贴什么。我把自己的手机屏幕换成古典老师的“专注”,每次看到都在暗示自己。

003.找点乐子。不刷朋友圈的时间总得找点事做,转移注意力。于是我加入读书营、自学手账、听讲座听分享......

下班之后的几小时,日子过得无比充实。

朋友圈是什么?是工具,应该为我们所用。而我们却逐渐成为它的奴隶,每天在上面消耗太多精力 ,请问:值吗?

亦或者如果每个人在发朋友圈的时候都三思而行,自己的言行会不会给大家打来困扰,多点同理心,那朋友圈也是一片净土,供我们分享、学习的绝好平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